近日,由陕西彬长煤田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单位出资本金7.44亿元的陕西“十二五”十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亭口水库正式启动建设,此举再次刷新了陕西省社会投资水利建设的额度。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陕西省通过财政主导和金融贷款、民间投资,做大水利建设投融资蛋糕,使得水利投资“双剑合璧”效应凸显。截至目前,陕西省水利建设投资已达到135亿元,其中中省投资90亿元,全年水利建设投资有望达到158亿元,将为历年之最。
整合资源 拓宽财政投资渠道
为破解水利建设资金瓶颈,陕西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财政管理、收费直接入库、实行专户储存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以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等为主的水利建设筹资得到充分保障。咸阳市安排渭河综合治理资金6000万元、计划解决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资金5000万元、亭口水库建设资金5000万元。彬县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亿元。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陕西去年仅省级用于水利建设投资就达41亿元,比前年多14.3亿元。同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土地转让金等相关政策的调研和前期工作,积极完善和落实公共财政投入政策。
“在今年的水利建设中,仅渭河综合治理投资就达20多亿元,其中省级投资12亿元。”省水利厅规计处处长魏小抗介绍说。在水利项目建设中,陕西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整合各方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财政资金中整合4.47亿元,从小农水财政专项、产粮大县农资补贴、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中整合2亿元。
搭建平台 金融资金弥补缺口
“虽然去年中省财政加大了投资,但与巨大的水利建设工作相比,投资仍显杯水车薪。”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弥补建设资金缺口,陕西省上下“各显神通”。去年年初,省水利厅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陕西省水务集团公司,为水利投融资搭建起平台。在去年4月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省水务集团就陕西省农灌设施改造、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库建设和渭河综合整治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了600亿元的金融合作意向。根据2011年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任务繁重的情况,省水务集团不断创新贷款模式,经与多家银行洽谈,决定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合作开展贷款业务,有望落实年度贷款资金9.5亿元。渭南市政府注册资金2.6亿元,成立了水务投资建设总公司,负责水利项目建设投融资事宜,为渭河综合整治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西安市水务集团公司,利用土地质押金贷款,保证了李家河水库建设资金的足额到达。
据了解,截至目前,陕西省已经获得信贷资金23.8亿元。通过水务公司搭建的平台,既规避了金融投资风险,又解决了民生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足,使得水利建设与金融业达到了双赢。
牵手市场 社会资金青睐水利
在金融贷款有限的情况下,陕西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使社会资金与水利项目“联姻”,取得巨大成效。陕南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为水电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吸引了众多民间资金进行水电站建设。经过科学规划,2011年民间投资小水电建设资金达到4.7亿元,占陕西省水电投资的78.3%。
在水库建设资金筹措中,咸阳市按照“政府控股、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了陕西彬长煤田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吸引北京德源投资有限公司、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等用水企业参与水库工程建设,4家用水企业作为股东单位均等出资,筹到工程资本金7.44亿元,化解了工程建设的“燃眉之急”。为筹集建设资金,咸阳市在渭河综合整治中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验收回购”的BT建设模式,吸引上市公司“安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融资近6.65亿元开展渭河治理。
西安市通过土地储备平台,融资6亿元开展汉城湖水环境治理。渭南市政府与煤化工集团开展合作,融资4.8亿元启动实施了抽黄供水蒲城煤化工基地支线工程。府谷县民营企业兴茂集团公司自行投资近亿元兴建武家庄乡高庄则村供水工程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解决了高庄则农业生态园区和9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和1.8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米脂县党坪村农民自己投资2800多万元修宽幅梯田、蓄水池、建淤地坝等。
“用好市场的、调动社会的资金筹措机制,使得社会游资青睐于水利建设,是陕西省探索出的一条多元化筹资进行水利建设的新路径,在陕西省各地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