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听取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省委书记吉炳轩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定要充分认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任务,狠抓进度,保证质量,公平分配,切实把这项以人为本的安居工程抓紧抓好,把这项惠及百姓的德政之举落实落靠。
王宪魁、杜家毫、刘国中、于莎燕、张述元、宋希斌出席会议。
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改委、森工总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和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伊春市负责同志先后发言,汇报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今年工作安排和推进措施。
2011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总体要求,坚持多措并举、建管并重,全力以赴抓推进、攻坚克难抓落实,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937亿元,开工86.87万套,竣工40万套,开竣工率分别为102.7%和47.3%,完成总量全国第一。农村泥草房改造投资196亿元,改造26.1万户,比年计划增加4.1万户,是投资最多、改造量最大、群众最为满意的一年。2012年,国家和省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52万套、竣工42万套,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600亿元,加上结转续建项目46万套,总需资金800多亿元;计划改造农村泥草房22万户,力争完成26万套,投资200亿元。
吉炳轩对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祝贺。他说,去年,我们把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在施工期短、开工量大、困难很多、任务繁重情况下,超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普遍上了一个更高的档次和水平。可以说,过去一年是建设规模最大、克服困难最多、质量明显提升的一年,也是大家创新创造、务实干事、十分辛苦的一年。实践证明,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现中央精神,切合龙江实际,顺应人民意愿,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职工群众财产性收入,缓解了很多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是推动发展、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有效措施,是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大事、做好事、解难事。
吉炳轩强调,一定要充分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极端重要性,必须下大决心把这件事情抓紧抓实抓好。民以食为天,民以宅为家,安居非常重要。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有三件事,就是有饭吃、有房住、有活干,而且能够吃饱饭、吃好饭,有房住、住好房,有活干、干好活,这是现阶段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就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就是实实在在地惠及劳动人民的德政之举,这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经济工程、社会工程、文化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人民安居了、条件改善了、心情舒畅了,人们就能够保持平和心态,对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十分有利;每建成一个新的住宅小区,就会有一批新的文化设施同时建设起来,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文化需求。
吉炳轩指出,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是对共产党人执政能力的考验,考验我们能不能规划好城市、建设好城市、管理好城市,会不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有没有大局观念、长远思维、战略眼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经得住这个考验,不能急功近利、只重当前,而要树立雄心壮志、勇于担责承重。他强调,要明确任务。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分解任务、强化责任,同步推进、按时完成。特别是突出抓好大户,森工系统包括伊春和大兴安岭、哈尔滨市、四个煤城以及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等老工业基地城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勇于攻坚克难,坚决完成任务。要狠抓进度。黑龙江施工期短,搞基本建设必须一切往前赶,有了进度就有了保障。征地拆迁、资金筹措、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等工作要排出进度,协同推进,督促落实,有什么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深入研究政策、用好政策、掌握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针对不同群众不同需求,研究出一套好的办法和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同城市开发结合起来。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开发建设。要保证质量。质量就是生命,把好事办好最终要落实在质量上。保障性住房单户面积可以不大,但质量必须要高,功能必须要全。规划布局要同城市建设新区开发统一起来,楼体要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标准来设计,户型设计一定要实用、舒适,充分考虑通风、采光和空间利用,水电暖气要一次性到位,小区功能要突出绿化美化,道路和各种公益性设施必须齐全,达到一定质量和标准,外部空间、街道、路灯都要和城市建设协调起来。要公平分配。严把准入关,定标准、设门槛,不符合条件的决不能进去。坚持公开透明,按照条件做到公正合理分配。加大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参与监督管理,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监督机制。
吉炳轩最后引用大禹治水、孔子参政、子产为官的故事说,这三个人办的都是大事好事,但当时人们并不领情,说明是没有民意基础的,但在事情干成之后,老百姓得到了好处,才被接受认可,得到的名声是事后之名、身后之名,而在当时则是背着恶名、骂名的。好事之初不叫好,我们做的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更是一件麻烦事,不是所有的认识都一致,不是所有的行动都协调,这就需要我们去克服困难,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对于认准的、与人民有益的事,一定要力排众议,忍辱负重,直到干成为止,历史会有公论。
中省直有关单位和有关市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特约记者焦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