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红军福建军区创建“三结合”武装体制
1928年,在党的“八七”会议指引下,张鼎丞、邓子恢等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暴动、平和暴动、上杭蛟洋暴动等59次的武装起义,初步建立了人民武装。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两次进入闽西,消灭了盘踞当地的土著军阀,初步形成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28、29日,古田会议召开,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路线。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闽西红军迅速发展壮大。至1931年底,先后组建了3军6师15团子弟兵武装。
1932年2月1日,闽西军区(亦称福建军区)成立,成为全国最早的省级军区,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日益巩固与发展,标志着苏维埃共和国初期形成的人民武装“三结合”(主力红军、地方武装、赤卫队与少先队)体制的确立,对其后我国人民武装体系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这是红军福建军区为中国革命作出的独特贡献。
坚持14年红旗不倒, 福建党组织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有三大创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8万(内有3万福建子弟兵)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存留的红军福建军区所属部队,浴血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一次次粉碎几倍、几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疯狂“围剿”、“驻剿”、“清剿”,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1938年初,福建6块游击区为新四军输送了5000余名子弟兵,被誉为“南方的模范队伍”。
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在闽浙赣、闽粤赣边界坚持斗争的福建各级党组织,开展反顽自卫斗争,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保存了革命力量。1946年4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对抗战期间福建党组织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刘少奇称赞福建有“三大创造”,即武装退却、合法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反特务斗争。
抗战胜利后,福建党组织坚持武装自卫斗争,广泛发动游击战。1947年,闽粤赣边纵队、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成立。他们频繁出击,打击敌人,先后解放了闽赣边、闽西部分县市。1949年5月起,福建地方党组织和两个纵队配合三野第10兵团解放福建。至1950年5月,除金门、马祖等岛屿外,福建全省均告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福建取得了伟大胜利,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赢得了“14年红旗不倒”的美誉。
军民联防共建,镇守千里海防
1949年8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在福州组建。1957年3月15日,组建福建省军区,除领导各军分区和守备、边防、内卫部队外,还领导民兵和兵役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境内匪患严峻。1949年8月至1956年底,福建军区剿匪部队按照毛泽东主席指示展开清剿,歼灭土匪7万余众。毛泽东主席两次电报嘉勉福建军民剿匪斗争。
国民党军撤逃台湾后,不断对我省沿海地区进行中小规模的登陆窜犯。福建海防部队、地方武装保持高度戒备,严阵以待,挫败国民党军百余次窜犯袭扰图谋。晋江、龙溪军分区炮兵营等7个营27个连,以及炮兵第39团在“金门炮战”中英勇顽强作战,取得突出战绩。
省军区组建后,逐步建立健全海上、海岸、陆地、隐蔽斗争“四道防线”,在千里海疆上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涌现出“风吹岭战斗二等功臣连”等英雄群体。
这一时期,广大守岛官兵以岛为家,以苦为荣,与驻地群众同守共建,海岛建设得到很大加强。守备第6团1连用自产猪肉、蔬菜救济驻地贫困户,协助公安清除恶霸“大刀会”,被福州军区授予“守岛爱民模范连”。此外,还涌现出坚守台山岛、救死扶伤的“爱岛标兵”周振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深入进行调整改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省军区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持特区和开放区建设,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1985年6月,福建省军区划归南京军区建制。省军区正确处置突发事件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加强军警民联防,海防建设走在全国前列。1992年9月,国家边防委在厦门市召开全国海防管理工作座谈会,推广省军区加强海防管理经验。1986年,总政治部在漳州军分区召开沿海民兵政治工作座谈会,推广其发动民兵参加闽南经济三角区建设的经验。
省军区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积极参加重大工程建设、抢险救灾、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当地经济建设,赢得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营造了水乳交融、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晋江永宁公社梅林大队民兵营积极参与地方反走私斗争,总政治部授予该营“海上堡垒,缉私尖兵”锦旗。1991年1月,厦门市首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
忠实履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扎实推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全面建设
新的历史时期,省军区始终把战备训练摆在部队建设的中心位置,狠抓部队战斗力建设。1993年以来,省军区深入开展军事理论研究及高科技知识学习,不断深化训练改革,突出部队基础训练,参加和保障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提高了部队训练质量。2000年以来,省军区不断强化以武反独、以武止独战略意识,加强部队针对性、适应性、实战化和体系训练,参加和保障了一系列演习和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提高了部队作战能力。
2006年以来,省军区紧贴部队和福建实际,率先提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三时一体”思路,致力提升以抢险救灾、紧急救援、应急处突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军事行动能力。各级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在全军率先建立“四反”工作军地协作机制,确保了部队安全发展。
2000年后,基于对所处特殊区位、担负使命任务及台海形势的清醒认识,省军区主动与省委、省政府沟通协调,组织了系列演习,主办了南京军区国动委第十次会议,接受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的检阅,在全国、全军产生了重大影响。
省军区把支持福建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军民共学三个代表”、科技助民等活动,参加扶贫帮困,支援地方经济发展,救助失学儿童,先后援建11所希望小学。2006年,省军区组织永安市人武部与八一村开展部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2009年起,省军区首长率机关、部队,与省委五套班子共同参与长乐、平潭等地绿化造林。2003和2007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均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全国唯一两次实现“满堂红”的省份。
80年来,省军区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用生命和忠诚铸就了辉煌历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统率下,在南京军区党委、福建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军区广大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一定会高举旗帜,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共同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