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陕甘宁:携手打造中国西北新的增长极
——自治区党政学习考察团赴陕甘宁考察综述
烟花三月,内蒙古自治区党政学习考察团行程上千公里,深入陕西、甘肃、宁夏的7个城市,考察了31个项目。所到之处,强烈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三省区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星罗棋布的现代城镇、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无不给考察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
正视差距,拓展思路,弥补发展不足
没到陕甘宁之前,大家普遍认为,从数字来看,陕甘宁无论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财政收入都不如内蒙古。实地考察之后,却发现三省区的发展速度之快、产业层次之高、发展后劲之足、文化旅游资源之丰富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行走在甘肃,考察团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发展态势。
——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兰州石化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能源战略通道和集散地,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1050万吨/年。
——建设不到10年的酒泉高新技术工业园,吸引300家企业入驻,东方电气、华锐风机、浙江正泰等全国知名的35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聚集而来,园区已经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配套能力最强、聚集效应最佳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长城高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锁钥九边连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如今,关城依旧,现代的嘉峪关市已不再只是“锁钥”,而是成为工业与旅游并重的河西走廊区域中心城市。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剧目享誉国内外,仅去年一年就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是常住人口的2倍多。
……
放眼宁夏,虽然只有6万平方公里,却打造出集交通、生态、防汛、经济开发多功能为一体的“八百里黄河金岸”。
——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城市,特色鲜明,宛如明珠镶嵌在黄河岸边;中华黄河坛、中宁枸杞博物馆、青铜古镇、黄河书院、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更如盛开在黄河两岸的奇葩。
——与鄂尔多斯上海庙工业园区相邻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不到10年,就实现投资17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自治区的20%以上,成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的重要支撑。据悉,仅神华集团一家央企在宁东的投资就超过在内蒙古各地投资的总和。
……
走进三秦大地,最强烈的感受是现代与历史叠加,科技与文化相融。
——正在以令人目眩速度扩张的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陕西经济新的支柱,集聚了16000多家企业,平均每天注册企业16家,平均每天申报知识产权9973件,平均每天引进内外资1.46亿元,平均每天为国家上缴税金9798万元。去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00多亿,相当于内蒙古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工业的一半。
——更令人瞠目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另一亮点,全省文化产业多年来保持25%以上的增速,去年增加值占经济总量超过3%,是内蒙古的2倍多。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点近5万处,馆藏文物100多万件,是全国博物馆最多的省份。
陕甘宁三省区在发展思路上的共同点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仅打响了大西安、大兰州、大银川城市品牌,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兰州新区规划战略定位高,生态空间大,功能布局合理,发展潜力巨大。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和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将初步形成,2020年城市建成区达到110平方公里,人口60万,GDP1000亿元左右。
西安市以西咸新区为切入点,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目标,从咸阳机场到西安城区,一路看过来,“大开大合”的建设、“五个组团”的布局、方便快捷的交通,将两个千年古都联为一体,到2020年将创造2500亿元的经济总量。
宁夏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把全区整体上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大银川”建设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编制完成各类规划30多个,每年安排一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近8年用于基础设施投入超过自治区成立前40年的总和;沿黄10个城市集中了全区64%的人口、创造了全区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学习其他省区的成功经验,既不能简单复制其发展方式,也不能以城市的差异性否定学习借鉴的可行性。
内蒙古因为地缘特点,不可能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模式。但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呼包鄂城镇群,同样可以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黄河不仅是宁夏的优势,也是内蒙古的优势,内蒙古同样可以学习宁夏“黄河金岸”城市带发展的思路,不但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同时可以构筑起沿黄沿线城市带。内蒙古的任何城市都可能比不上西安、兰州、银川的城市规模,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路却值得内蒙古学习;基础、条件和历史不能比,但做法和经验完全可以大胆借鉴。
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走崛起之路
在中国的版图上,蒙陕甘宁雄踞祖国西北,4省区地域相连,总面积约占全国的1/5,既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聚集区和生态屏障区。滔滔黄河穿越4省区奔流向东,同饮一江水的4地百姓交往密切、人脉相亲。
蒙陕甘宁都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都处于黄河上中游地区,都面临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是4省区共同的发展思路。
所以,曾经有专家预言,在蒙陕甘宁“金三角”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可能会导致产业发展的趋同,4省区会走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线,都会把煤电、煤化工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因此,必然会出现同质化竞争,各地都想做对方的下游产品,以求减少污染,各方关系会难以处理。
是如专家所预言,走同质化发展的路子,还是携手共建,合作共赢?4省区一直在积极探索。
考察中,大家认为,4省区在产业发展上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十分巨大,只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能形成西北部地区发展的整体优势。
内蒙古与陕甘宁三省都依托黄河优势,谋划布局了一批能源化工园区和产业项目,这一区域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体。随着包西铁路的建成运营,包头至西安沿线城市被连接起来,这就让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西安产业带发展成为可能,内蒙古有资源有政策,陕西有科技支撑有工业基础,蒙陕两省区如果加强蒙西—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跨区域合作,进行优势产业对接,加快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在资源开发、技术研发、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协作,就可以合力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几乎连在一起的宁东能源基地和上海庙工业园区,如果可以携手,共同承接先进制造业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和资源开发型项目;实行互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对方投资发展,推动区域内企业间的战略重组,支持成立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和经济联合组织,两大园区的综合实力会很快提升。
如果能够统筹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内蒙古西部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围绕岸线资源开发、沿河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完善规划,有效整合资源,联手打造黄河上中游经济带,就可以共同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蒙甘两地毗邻地区分布着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东风航天城、额济纳胡杨林、巴丹吉林世界沙漠地质公园等著名旅游景区,合作发展文化旅游潜力巨大。如果互相推介旅游产品,联手开发旅游市场,联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文化旅游品牌,会带动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如此多的合作构想如果能够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实施,蒙陕甘宁4省区就可以依托区域内优质资源,以整体区域经济板块,向中央争取配套支持政策,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共同撬动市场,这是4省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好选择。
我们相信,通过一次次高层和民间的紧密接触,同饮一江水的人民,必将会谱写出共同崛起的新篇章。(记者 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