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越南仅一山之隔的麻栗坡县猛洞瑶族乡野猪塘村小组,被确定为科普富民兴边示范乡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草果种植面积达3210亩,年产干草果160吨,年产值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以上。云南省自2011年全面启动中国科协“科普富民兴边”示范工程以来,各地科协围绕科普组织、基础设施、科普活动能力建设开展工作,带动8个州市11个县市各族群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增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去年3月,中国科协启动实施了全国“科普富民兴边”试点工作,包括腾冲、孟连、镇康、河口、麻栗坡等在内的11个边境县市开展配备1辆科普大篷车,建立1支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立1个县级农技协联合会,建设1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1支专家服务团队伍,形成1个农函大培训网络,开办1个科普服务栏目,发展1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1支科普文艺宣传队,选好1个科普富民兴边示范乡镇“十个一”工作。
目前,各试点地已成功组建3支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配备了1辆科普大篷车、确定了806名科普宣传员、建立了5个科普惠农综合服务站、建立了7支专家服务团队伍、形成了8个农函大培训网络、发展了2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了5支科普文艺宣传队、选好了7个科普富民兴边示范乡镇。
通过积极向农民群众提供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科普富民兴边项目在帮助11边境县市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带动特色产业链的延伸,提升特色产业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县市都确定了当地特色产业:香格里拉县发展牦牛和尼西鸡产业,维西县发展中药材产业,麻栗坡县发展小粒咖啡产业,景洪市发展刺山药产业,孟连县发展小香蒜产业,镇康县发展澳洲坚果和核桃产业,腾冲县发展红花油茶和乌龙茶产业,瑞丽市发展麻竹产业。腾冲县结合“种好三棵树、提升两片叶、突破畜牧业”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在马站乡王家坝建设了以特色经济林节水灌溉立体栽培技术为示范内容的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盈江县实施项目以来,2011年项目村实现农业经济总收入1459万元,比2010年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31元,比2010年增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