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17日,中国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与蒙古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召开首次边境地区森林防火联防会议,双方就开展边境森林防火联防工作达成5项共识。
这五项共识是建立联络站、建立定期会晤和紧急会晤机制、建设边境防火隔离带、建立中蒙两国边境地区森林火灾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中蒙森林防火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按照此前中蒙两国签署的《关于边境地区森林、草原防火联防协定》和《〈关于边境地区森林、草原防火联防协定〉实施细则》要求,双方表示将抓紧推进各方的联络站建设,其中中方建立3个联络站、蒙方建立两个联络站。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到来前,中蒙双方对应的边境森林防火联防联络站要举行定期会晤,商讨防火形势、应对措施及需共同做好的火灾预防和扑救事项;遇有突发边境森林火灾,双方联络站应及时开展紧急会晤,交换火情信息,研究扑救措施,落实支援事宜。双方将在边界两侧各开设50米-200米宽隔离带。如一方监测到边境地区发生森林或草原火灾,应及时向另一方提供卫星图像;当边境地区发生火灾并有蔓延过境的危险时,火灾发生方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火情。双方可互派人员进行考察培训,交流经验。
中蒙两国有着4710多公里的边境线,其中与森林、草原接壤的边境线就有1600多公里。目前,我国已经按照《联防协定》和《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在内蒙古自治区沿国境线一侧,开设了宽为100米-300米的防火隔离带542公里,对边境地区森林火灾起到了有效的阻隔和防范作用。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干旱、高温、大风天气影响,中蒙两国边境地区防火形势仍然严峻。内蒙古自治区有19个旗(市)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与蒙古国毗邻,辖区内有森林面积352万余公顷。蒙古国的东方省等6个省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近10年来,蒙古国每年都有10起-20起火灾直接威胁到内蒙古自治区边境。为堵截扑救这些火灾,当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