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辽宁省长陈政高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盘锦市就春耕生产、经济运行、港口建设、民生工作等进行调研,深入到田间地头、项目施工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一场春雨刚过,正是春耕好时节。陈政高一行首先来到盘山县太平镇,实地考察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在育苗大棚里,陈政高与农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水稻育秧情况,了解当地春耕生产情况。他说,今年,全省气候条件较好,土壤墒情大大好于往年,春耕备耕抓得早,农资储备充足,为搞好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在正是春耕生产的最佳时节,全省上下要加大力度,抢抓农时,适时早播,确保5月中旬完成大田播种、5月底完成水稻插秧,确保今年粮食生产大丰收。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农业合作社、土地租赁经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在兴隆台区,陈政高实地考察了“金廊”服务业聚集区和“银带”工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并察看了“金廊”、“银带”两侧绿化景观带建设情况。他指出,盘锦城市绿化力度大、变化大,特别是“金廊”、“银带”两侧的绿化规划好、品位高,走在了全省前列。要进一步做好城乡绿化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辽东湾新区,陈政高来到盘锦和运新材料合成橡胶产业园和台湾长春企业集团化工基地的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并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他指出,盘锦要加快发展,必须利用好资源优势,引进和建设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规模过千亿的新材料、精细化工两大产业集群。现在是工程施工的黄金时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达产达效。
正在建设中的盘锦港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11个码头,其中包括3个集装箱码头,去年港口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陈政高来到30万吨油码头建设现场,详细了解港口的建设和经营情况。他说,盘锦港是盘锦走向开放、走向海洋的基本条件,是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自2010年正式开港以来,建设速度和经营开发都非常快,已经初具规模。要在继续搞好码头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同时,把资本运作提上重要日程,加大市场直接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力争早日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在认真听取了盘锦工作情况汇报后,陈政高对盘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近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工作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征程。经济增长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发展格局已经全面拉开,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海洋工程等四大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县域经济、城区经济和服务业发展比翼齐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政治局面。盘锦要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作出更大贡献。
陈政高强调,当前,盘锦市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着力抓好盘锦港的发展,这是盘锦的重中之重。要按照第五代港口来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港口城市,推动港区联动、一体化发展,尽快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二是要集中全力建设世界级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关键是要做好对台开放这篇文章,大力引进台湾精细化工企业,使盘锦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要集聚地。三是要紧紧围绕项目、资金、土地来开展经济工作。要重点面向长三角和香港招商,狠抓项目落地。同时,要开动脑筋,多措并举,确保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四是要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要加快引进一两所综合性大学,制定优惠政策面向东北地区引进高素质人才和移民,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尤其是要把大辽河河口、辽河河口、大凌河河口保护好,把芦苇湿地、红海滩培育好。要加强城乡绿化、水系建设,努力把盘锦建设成一个水城、湿地城、森林城。六是要进一步关注民生,认真落实好15项民生举措,让振兴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百姓。要继续抓好春耕生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工作,为盘锦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记者 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