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省地税局迅速行动,广泛宣传,立足实际,深入农村,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双联”行动深入开展。
为了全面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地税局立足税收实际,紧扣省委要求“宣传政策”的主要任务,围绕“三农”问题,发挥部门优势,组织人员对中央和省上在涉农方面现行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梳理、归类,编印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汇编》,本书收集了截止2012年2月最新的涉农优惠政策49项,内容涉及农业税、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15个税种。不仅针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还面向所有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既方便联村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也方便广大农民朋友和企业家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地了解强农惠农富农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税收政策依据。
全省地域辽阔,县情、村情以及户与户的实情千差万别,群众的实际需求、致富途径各不相同,鉴于此种原因,地税干部始终坚持立足农村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工作中强调方式方法。一是采取领导包片、单位联村、个人联户的方法。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达给地税系统的联系对象分布在9个市州、22个贫困县的52个行政村,省局9名地级干部每人包抓一个市(州),22个县地税局分别为52个贫困村的联系单位,在所确定的贫困村中,地厅级干部每人联系特困户不少于3户,县处级干部每人联系户不少于2户,其它干部每人联系户不少于1户。二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按照一次确定联系对象、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进行,保持全年联系工作长流水、不间断,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坚持“两个依托”“三个结合、两个为主”,依托当地村委会、乡镇党委政府,依托县级地税局开展“双联”工作;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造血”为主,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以扶志为主,联村联户促发展与当地整体扶贫开发相结合,按照“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把握可能与需要、深度与广度、税收工作与“双联”工作的关系,做到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保证对所联系的贫困村、特困户实行全覆盖。四是明确了“双联”帮扶基金的建立和使用。省市县三级地税部门建立“双联”帮扶基金,着力解决贫困村、特困户吃水、用电、交通等事关民生改善,事关农村长远发展、事关农民脱贫致富的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双联”帮扶基金由各级计划财务部门统筹统管、专款专用。五是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为了加强地税干部与帮扶点和帮扶对象的长期联系,各帮扶组都有1至3名联络员,帮扶组每次进村入户时,联络员必须全程参与,并负责建立和记录村情、民情台账及帮扶日志,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随时向省局“双联”办报送有关信息和资料,保证信息畅通,报导及时。同时,联络员负责与当地地税部门和村委会联系协调,结合每村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的帮扶计划。在帮扶组离开后,联络员还负责与联系村随时保持联系,了解帮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帮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六是严明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省委提出的“三防止”“八不准”,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百名局长下基层、争先创优解难题”活动相结合、与做好税收中心工作相结合,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全省地税系统牢牢把握了两个重点:一是促进发展,二是锻炼队伍。在行动中,关注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包括吃水、用电、打电话、看电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敬老院、幼儿园、农家书屋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从农村长远发展、农民长期脱贫致富出发,帮助寻找生产发展,生活致富的路子、项目、技能。确保“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形成全省地税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良好风尚,把增进人民富裕作为最大目的追求和价值取向,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在作风上更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通过本次行动,使机关干部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地税部门及工作人员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王滢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