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贵州省军区开发红色资源服务部队科学发展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5日 11时13分   来源:贵州日报

红色文化点亮信念明灯
——贵州省军区开发红色资源服务部队科学发展纪实

    多彩贵州处处迷人,红色文化魅力常新。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贵州,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一个省份,全省68个县市区留下红军足迹。

    贵州省军区各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坚持在挖掘中重温历史,在传播中坚定信念,在弘扬中造福人民。历久弥新的红色之光,以独特的魅力在贵州大地熠熠生辉。

    在挖掘中重温历史

    515处红色资源就是515座纪念碑

    2009年9月16日,13枚大小不一的弹片从韩国锦老人的骨灰里找了出来,被郑重转交给贵州省军区军史馆时,老人的子女流着眼泪笑了。流泪,是因为这些弹片在老红军身体里足足折腾了几十年,给老人带来许多痛苦和不便;笑了,是因为军史馆能让弹片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让后人永远铭记那一代人的牺牲和奉献。

    2010年6月28日,黎平县侗族群众杨兵感到一身轻松。县里投资20多万元,把爷爷和父亲相继守护了70多年、葬有14名无名烈士的红军墓修葺一新,这里成了国防教育基地……

    这两个令人感念不已的场景,与一个决定、一次会议有关——2009年3月,贵州省军区党委决定筹建军史馆。省军区政委石晓代表党委立下誓言:“一定要做好这件抢救历史的工作!”

    2009年7月,成都军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现场会在遵义召开。贵州省军区党委随后出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五年工作规划》。

    紧接着,贵州省军区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军史工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徐德明说,对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哪怕是一把红军刀、一条红军标语、一座无名烈士墓,各级都充满感情地进行抢救性搜集和发掘。

    省军区党委向省军区机关和直属队、军分区、人武部、乡镇武装部、村民兵连发布动员令,数十万民兵预备役人员深入苗乡侗寨寻访搜集。就这样,军史馆先后整理各类资料600余万字、图片18023张、实物1256件、视频400余分钟。

    2010年7月30日,军史馆落成试运行那天,许多老首长激动得流下热泪。开馆仅一年半,军史馆作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军地参观人员3.4万余人次。

    贵州省军区协调落实经费2500余万元,抓好示范点,带动共建点。省军区着力把黎平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打造成精品工程,还分别建设了息烽集中营、青杠坡战斗遗址等10个示范点。同时,该省军区以捐资援建和结对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对70个红色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整修和维护,并参与全省96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文物史料的挖掘整理,派出民兵对25个重要遗址进行长期执勤保护。

    他们还对全省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515处红色资源逐一进行梳理,出版《多彩贵州红色记忆》以及9本地区分卷。革命战争史,在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中不断鲜活起来。

    兴义市威舍镇猪场村,作为红军在贵州境内最后途经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了红色旅游村,村民人人会讲贺子珍在这里因掩护战友而受伤的感人故事。村民们说,这也有兴义市人武部官兵的一份功劳。

    布展陈列一新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吸引着众多游人,纪念馆工作人员贺焱说,如果没有习水县人武部组织专武干部、职工深入村寨寻访搜集,就没有这里的367件红军文物、29件文字和声像资料……

    在传播中感悟真理

    100多个红色文艺作品吹响战斗号角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十余省区,经历大小数百次战斗,为何能够常常料敌于先?曾居焕从调入贵州省军区司令部机要处担任参谋那天起,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走进军史馆,面对战友们挖掘整理出来的一件件红军文物和相关史料,曾居焕心头的疑惑渐渐退去:机要工作在红军长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身为一名机要参谋的曾居焕,在向军地参观人员讲述红军历史的同时,不时掂量着自己肩头那份神圣的责任。

    说来也巧,就在2009年,曾居焕赶上了全军机要大比武的前期准备工作。曾居焕以红军牺牲和奉献精神自我激励,仅练习芯片焊接技术,一年下来像发丝一样细的焊锡丝就用了50公斤,密码机主板用了30多块,手上多处被烙铁烫伤、被刀片划破。

    近两年备战过程中,曾居焕克服了父母年迈多病无人陪护、妻子怀孕生产无亲人照顾等实际困难。2010年10月,他与来自全军15支代表队的近500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经过激烈角逐,一举获得3枚金牌、2枚铜牌和一项第5名,被评为“全军机要专业训练标兵”,荣立二等功。

    面对赞扬声,曾居焕道出了一番肺腑之言:“与那些投身革命以后再没见到父母的红军先烈相比,我暂时见不到父母算不了什么!与那些没机会体验美好爱情的年轻红军官兵相比,我与妻子短暂分别又有多大遗憾?”

    在省军区广泛开展的“遵义会址寻军魂”“赤水河畔话传统”“无名碑旁论得失”等系列活动中,曾居焕先进事迹被广泛宣扬。令人欣喜的是,由官兵创作的舞蹈《暖冬》、综艺节目《长征精神·贵州传奇》等100多个文艺作品,参加“多彩贵州”系列大赛,到全省各地巡演,以不同形式传播优良传统,受到军地广泛好评。

    省军区司令员李亚洲感慨地说:“红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营养,能培育一支军队的魂魄,能滋养官兵的精气神。”挖掘红色资源的过程,就是亲近历史、感悟真理的过程。省军区各级以红色遗址为课堂,以红色故事为教材,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近年来主题教育搞得实实在在、有声有色。

    省军区还组织重走长征路、赤水河畔大练兵等活动,让官兵切身感受到红军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意志和气概,让红军精神在官兵心中扎根、脚下延伸。

    在弘扬中造福人民

    4560多个援建项目见证爱民情怀

    廖全能是习水县青杠坡村村民。去年一年,全家6口人净收入近8万元。廖全能说,红色旅游让农民富了起来,开农家饭馆,办农家旅店,销售红色旅游产品都能赚钱,感谢子弟兵帮了大忙。

    青杠坡,是拉开红军“四渡赤水”序幕的地方。青杠坡一战,3500多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

    贵州省军区党委“一班人”有一个坚定信念:发扬红军精神,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日子,才无愧于红军传人的称号!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肖茂光介绍,省军区各级自觉把群众当亲人,先后启动4560多个援建项目,帮助和带动96万各族群众脱贫致富。

    2006年4月,思南县人武部部长孟和平上任第一天,就赶往扶贫联系点思塘镇云山村走访。村民到3公里外山沟背水吃的情形,让他心头一紧。这一年,铜仁地区被水利部列为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地区,孟和平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帮村里改变缺水的现状。

    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寒冬腊月,孟和平带领思塘镇民兵应急连60多名民兵,打起背包进驻大山。两个多月后,26个水池和便捷输水管网建成,清澈的水流进村寨。

    紧接着,孟和平在全县组建“水利建设民兵团”,组织100多个民兵连投身水利工程建设。冬去春来,他们修建大小水利设施1600余处,解决了2.4万名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2010年7月,孟和平被表彰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

    这一做法经铜仁军分区总结推广后,10个县级人武部闻令而动,几年间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21万余亩,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难题。

    在4560多个援建项目中,省军区各级涌现出一大批像孟和平一样的官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挑战“地球癌症”喀斯特地貌,解决近40万农村群众饮水难题,创造了被水利部肯定为“贵州模式”的水利建设新路子;

    筹资建设军民共建贵毕公路绿色通道等数百个国防生态林工程,绿化300多万亩脆弱的石漠化地区,获得“全国关注森林奖”;

    帮苗乡侗寨斩掉“穷根”,省军区党委机关近年来在13个乡镇197个村设立扶贫开发联系点,82名干部驻点挂职帮扶,如今这些村大都步入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行列;

    援建希望学校149所,建立希望工程联系点300多个,资助贫困学生万余名,所有帮扶乡镇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96%以上……

 
 
 相关链接
· 首部系统介绍西北地区红色资源精品读物出版发行
· 安徽努力实现红色资源大省向红色旅游强省跨越
· 江西上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