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安徽县域分类考核体系调整 62个县(市)分四类考核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08日 11时25分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为进一步激发县域发展动力,安徽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改进县域分类考核。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进县域分类考核,突出体现科学发展导向,增加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指标和权重;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调整完善县域分类,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格局。

    新出台的县域分类考核,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划方案为基础,将全省62个县(市)分为四类进行考核。一类县16个,均位于皖江示范区;二类县13个,其中濉溪、蒙城、怀远、颍上、凤台、霍邱6县属于皖北地区,但资源条件好、有一定综合实力,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三类县19个,均为农产品主产区;四类县14个,主要为山区县,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新出台的县域分类考核,对原有考核指标体系作了适当调整,由原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大类,拓展为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4大类30项指标。考虑四类县不同的战略导向,在指标权重设置上适当有所区别:一类县突出“优”的导向,强化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考核,引导各地提高发展质量;二类县突出“快”的导向,引导各地在提高发展质量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三类县突出“赶”的导向,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考核,引导各地在保证粮食生产基础上,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四类县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导向,弱化对工业的考核,加强对服务业和资源环境的考核。

    新出台的县域分类考核,继续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继续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新增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一票否决”事项。考核评价体系还继续对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和省级文明县城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行特别加分;将产业集群优势县加分改为按县域省级开发区考核情况加分,并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位居前列的县市加分,以引导各地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记者 陆列嘉 项良新) 

 
 
 相关链接
· 1.5兆瓦93米风轮超低风速机组在安徽并网发电
· 气象台暴雨蓝色预警:安徽西南部等地有大暴雨
· 安徽迎来大范围强降雨
· 强卫、骆惠宁率青海省党政代表团到安徽学习考察
· 安徽铜陵发生高校学生群体性溺水事件 5人死亡
· 安徽:截至4月底保障房建设完成年度目标逾四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