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新发展300家有质量、有品牌福利企业。其中,鼓励社会举办50家现代服务型企业,新安置有文化、有技能、新型残疾人劳动者3000名;建设新型示范福利企业基地30家;培训1000名管理者。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福利企业1389家,职工就业总数105892人,其中残疾职工35169人;全市福利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3.94亿元。
近年来,上海市福利企业解决了10.8万名职工就业,改善了3.6万名残疾人的就业和生存环境,但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瓶颈。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全市福利企业减少66家,安置残疾人减少1390人,福利企业累计销售收入也略有下降。
2012年,上海市将发展50家有质量、有品牌的新型福利企业;新安置500名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残疾人劳动者就业;推广上海市社会创新孵化园的20个公益合作项目;推广30家示范福利企业基地经验;提升福利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同时,整合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利用阳光康复中心设施,共同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完善集中就业残疾人职工技能培训体系,组织残疾人职工劳动技能和转岗培训;探索建立全市残疾人就业风险服务平台,为全市已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残疾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记者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