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17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第二次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上合组织秘书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共同主持。
1、各方在友好和建设性气氛中讨论了全球及区域经济形势,并就深化上合组织财金合作的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
各方听取了有关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社会形势的介绍,以及各国为尽量减少全球经济动荡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当前全球经济虽然有一些好转迹象,但复苏依然脆弱,并面临很大的风险。
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严重,失业率居高难下,金融体系不稳,增长动力不足。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外需不足、投机资本流动等多重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贸易保护主义强化。这些因素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构成威胁。
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各成员国采取切实措施,妥善应对各种风险,致力于恢复市场信心、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取得积极成效。
各方强调应加强对话,扩大财金合作,以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深化区域经贸联系,并提升本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2、各方讨论了组建上合组织发展基金(专门帐户)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问题。
各方积极评价各成员国专家根据2011年11月7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联合公报,基于相互理解,就研究建立上合组织发展基金(专门帐户)及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有关问题开展的工作。
各方责成在专家层面继续在上述领域开展工作,并向下次上合组织总理会议报告。
3、各方商定,将继续积极开展双边及多边金融务实合作,并扩大成员国间双边本币结算,推动扩大合作,进一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发展,提高应对外来不利冲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2009年12月举行上合组织第一次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以来,本组织财金合作进一步发展。
为了深化成员国间的财金合作,我们同意根据需要视情适时举行会议。
5、各方对中方为组织此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及给予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4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及能源补贴等议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在国际社会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好于预期,但经济复苏仍不平衡,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国要根据各自国情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包括制定非常规宏观经济和金融支持措施的退出战略,同时继续加强政策协调,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复苏。会议审议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及经济政策相互评估机制的最新进展情况;重申要继续加快推进金融监管各项改革;要求世界银行在即将举行的发展委员会上就发言权改革和增资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达成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在今年11月份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前完成份额和治理改革;提出各国应根据各自国情在6月前制定规范和取消鼓励浪费的化石燃料补贴的战略和时间表。 >>>详细阅读
胡晓炼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
2012年5月3日,财政部李勇副部长与人民银行胡晓炼副行长率团出席了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来自13个国家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货币当局负责人与会,这是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会议扩大为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的首次会议,标志着本地区央行将在东盟与中日韩财金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有效性。
会议就全球、区域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各国应对措施交换了看法,并就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危机应对能力达成共识。各方同意将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扩大一倍至2400亿美元,且各方出资份额不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规划的脱钩比例从20%提高到30%,并延长救助资金使用期限。会议决定将现有危机解决机制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稳定基金。会议同意新建地区危机预防功能,并将其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预防性贷款工具。
在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然严峻的背景下,以上共识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本地区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稳定全球及区域金融市场信心,推动本地区经济实现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