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针对近期社会关注热点,贵州省卫生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今年贵州省手足口病疫情态势和防治措施。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强调,贵州省手足口病疫情目前在全国处于中等发病水平,重症病例不到1%,虽然按季节已进入高发期,但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来自卫生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全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3963例,死亡6例,发病率在全国列第15位,属中等发病水平,疫情高发期与全国基本一致。病例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0%;99%的病例属轻型,为自限性疾病,即使不治疗,7至10天可自愈。
卫生部门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并采取多项重点措施防治:通过网络直报系统24小时监测疫情,重点关注聚集性疫情和死亡病例。截至目前,全省发生集聚性疫情9起,病例在10至30例之间,死亡病例均为散居儿童。建立分级就诊、分级负责制度,每个市(州)和县(市、区)指定一家手足口病定点医院,组建救治专家组,并承担重症救治任务。同时卫生、教育等部门明确全省所有托幼机构和小学都必须建立晨检和午检制度,对幼儿园、校园等处实行定期消毒。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强调,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家长没有必要恐慌和担心。防治手足口病的关键就是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被、勤消毒。
从现在的疫情来看,99%为轻症患儿。疾控部门专家介绍,轻症治疗主要是居家隔离治疗。安静休息,多喝水,遵从医嘱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同时家长应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儿从轻症转为重症,立即送往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对贵州省目前死亡的6例患儿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患儿基本都是反复在非定点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治疗,因没有及时转院而丧失了最佳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