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家科技计划对防震减灾科技工作给予了持续支持。2006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围绕地震防御和救援的总体目标,在强震危险区划、重大工程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救援、现场灾情监控与救援装备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并取得重要进展,特别为国家标准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针对抗倒塌区划图编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研究,包括强震区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震级上限判定技术,大地震复发周期与年平均发生率的评价技术,进场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技术等。通过确定每一个地区发生潜在地震的可能性,并根据它可能对地面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为建筑物的建设提供标准。研究成果已全面应用于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及相应国家标准的修订、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有关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将为提升城乡建筑与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利用上述关键技术,研究人员分别编制完成了《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青海、四川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编制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灾区恢复重建和该区域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依据,在灾区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项目利用遥感技术宏观、快速的优势,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和翻译系统,将航拍的大量遥感照片与地面实际烈度情况相联系,从高空拍摄的遥感照片上获得以前需要人工进行现场调查确定烈度的指标,包括地震时人的感觉、仪器设备提供的数据、建筑物结构变化的特征等细致信息。利用上述研究成果,技术人员能够在拿到遥感资料后一天内解译出烈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