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25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就工业企业发展到邢台沙河市和石家庄市调研。他强调,要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上下功夫,靠改革促转型、靠创新促转型、靠开放促转型、靠管理促转型、靠人才促转型,确保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参加在石家庄市的调研活动。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一同调研。
经济发展,工业先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离不开工业的大发展。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我省工业大而不强,质量和效益不高。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和一些实际困难。如何真正把工业强省战略变成扎扎实实的行动?两天来,张庆黎先后在沙河市考察了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沙河市安全实业有限公司、河北迎新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在石家庄市考察了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他深入科研院所、企业车间、项目建设现场,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与基层干部职工亲切交流,对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素有“中国玻璃城”美誉的沙河市,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建立于2010年的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是沙河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的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由县级政府出资、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的科研机构,为支撑沙河市玻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4日上午,一到沙河市,张庆黎首先来到这里。
“目前研究院装备了150余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玻璃产品检验、检测、实验设备,拥有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内的科研人员50人。”刚刚从武汉理工大学开完会赶来的研究院院长程金树告诉张庆黎,研究院已经初步建成了材料制备、产品性能与质量检测、缺陷诊断与微观结构分析等平台,为沙河玻璃产业及企业提供产品质量与缺陷、玻璃生产过程运行状况的分析与诊断、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多层次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目前能制定玻璃产品的行业标准吗?”张庆黎很关心这个问题。
“现在还没有,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将来我们一定能在玻璃新产品上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程金树满怀信心地回答。
电子探针分析室、热学性能检测室……走过一个个专业实验室,只见身穿白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正在一台台精密仪器前忙碌地查看着,不时记录有关数据。在玻璃气泡质谱分析室,张庆黎停下脚步与这里的工作人员骞少阳聊起来。
“咱们研究院的玻璃气泡检测水平在国内处于什么位置?”
“是比较领先的,像这台玻璃气泡分析仪器是德国进口的,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台。之前,国内做玻璃气泡分析都得送到国外。”
张庆黎听后点点头,并俯身查看电脑屏幕上的检测情况,向骞少阳询问检测结果。交谈中,张庆黎得知骞少阳是河南人,去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毕业,选择到沙河从事这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张庆黎赞许地说,“你为河北的发展服务,谢谢你!”张庆黎还叮嘱随行的当地干部,一定要为像她这样在河北工作的外来人才搭建舞台、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
临别时,看到研究院一楼大厅聚集着许多闻讯而来的科研人员,张庆黎紧步向前和大家一一握手。在大家热切的目光中,张庆黎深有感触地说:“沙河玻璃不光在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这既得益于这里的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更重要的是,这里闯出了一条‘政校企、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玻璃产业从低端迈向高端。这不仅对沙河玻璃产业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全省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示范效应。大家知道,河北的经济总量很大,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最终必须要靠科技、靠创新、靠人才。”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激荡在人们心中,令人久久回味。
沙河市安全实业有限公司,是沙河市规模最大的玻璃企业。厂区内,白墙红顶的厂房与绿树草坪交相掩映;生产车间里,温度很高但一尘不染。张庆黎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该公司的浮法玻璃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长约800多米,在国内是领先的。”公司总经理姚建龙边走边向张庆黎介绍,公司现有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去年生产浮法玻璃2500万重量箱,实现产值20亿元,纳税突破1亿元。
“今年整个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但还是要充满信心。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开发新产品,把企业继续往大里做、往强里做。”张庆黎鼓励说。
受到张庆黎的鼓励,姚建龙雄心勃勃地说起了公司未来的计划:“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再投资50亿至60亿元,建设“新材料、新玻璃、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要生产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发展超白高透玻璃、节能环保玻璃等产品。
在热端车间,在中控室,张庆黎不时驻足与职工互动交流。
“你们的劳保、安全和福利待遇怎么样?”感受到车间的温度比较高,张庆黎关切地询问正在工作的工人。
“企业领导都很关心我们,给我们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都很好”、“这方面大家都很满意”……工人们爽快地回答。
“企业既要关心生产,又要关心职工的生活,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职工也要关心企业的发展,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兴衰’的观念。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快,职工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张庆黎说。
作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河北迎新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在沙河实现了格法玻璃、浮法玻璃、在线Low-E玻璃、光伏玻璃“四个第一”,引领了沙河玻璃的不断上档升级。
“普通的玻璃现在市场行情不好,价格低、不好卖,基本不赚钱。这是在线Low-E玻璃,在市场上能卖到45元/平方米左右,利润比起普通玻璃高多了。”指着一种被称为低辐射镀膜的玻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士军向张庆黎介绍,目前公司拥有优质玻璃生产线4条,年产1800万重量箱。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上档升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张庆黎有感而发。他说,“迎新集团,就是迎接挑战、开拓创新。你们公司的名字很有创意,能够秉承这种企业理念难能可贵。”张庆黎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工业的发展。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目标,提出了工业强省这个战略,就是要支持工业大发展、快发展。工业强了,我们的美好蓝图才能更快实现,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加殷实,我们对国家作的贡献才能更大。
5月25日,张庆黎来到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观看了介绍公司发展的纪录片,考察了化工炼油作业一部催化及减压装置、化工作业部中心控制室和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工地,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企业管理等方面情况。在化工作业部中心控制室,张庆黎对大家说,近年来,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在调结构、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使公司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为建设经济强省作出了贡献,省委、省政府和河北人民感谢你们。河北欢迎所有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来创业发展,并尽力为他们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是中国石化和河北省合作的成果,我们一定竭诚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调研期间,张庆黎还到沙河栾卸村走访了五好家庭、致富模范户李增树一家,在村头与群众深情交流,了解新民居建设情况;考察了农业生态项目万亩银杏园以及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并与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庚和村里的老党员代表亲切交流。
在沙河市调研时,张庆黎与邢台市、沙河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沙河市市直综合部门、各乡镇党委书记和部分玻璃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沙河市委书记曲斌和企业代表赵士军作了发言。在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调研时,张庆黎与企业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公司总经理毕建国和生产调度部部长潘九海、质管中心化验班长褚运红的工作汇报,并现场协调解决了企业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张庆黎分别在两个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
张庆黎说,沙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名人辈出。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玻璃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实地看看,同干部和企业员工交流,我们深深感受到科学发展理念的更新,科技创新意识的增强,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希望所在、动力所在。沙河市的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可以说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了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条件,希望全市上下乘势而上,认认真真地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真正实现把玻璃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的宏伟目标,把沙河市打造成全国最大最好最强的玻璃之城。
张庆黎强调,工业经济要在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一是靠改革促转型。要从企业内部改革做起,真正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培育有影响力的“行业巨人”。二是靠创新促转型。广泛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装备,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靠开放促转型。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生产要素,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活力。四是靠管理促转型。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要由家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特别是通过严密规范的制度管人管事。五是靠人才促转型。要借梯上楼、借水行舟,注重培养和引进一大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家。
张庆黎强调,推进工业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一定要制定一个积极的、可靠的、令人振奋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二是一定要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天地宽,转变观念办法多,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企业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三是一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要瞄准全国一流、世界先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四是一定要加强技术创新。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五是一定要发展循环经济。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坚持走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六是一定要抓好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张庆黎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只有突出两大环境的改善,各类先进的生产要素才会更多地向河北聚集,河北的发展才能更富生机和活力。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竭诚服务,尽力创造良好条件。要研究项目引进和建设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强协调调度,完善保障措施,解决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问题。要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服务。
调研中,张庆黎还就做好三农工作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要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要让农村条件好起来,抓紧推进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山水林田村综合治理,真正使农民生产更高效、生活更方便;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因地制宜,帮助农民找到致富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从政策、技术、培训、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有力指导和支持。
张庆黎强调,基层组织建设要在强基固本、激发活力上下功夫。要配强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带头人。要健全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党的凝聚力。要建立和完善基本制度,突出实在管用,突出落实到位。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教育引导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乡村干部、企业干部、基层干部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管理上严格。
省直有关部门和邢台市、石家庄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记者 别志雷、苏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