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南粤再扬改革风帆--国土资源部部长广东调研侧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28日 14时41分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5月的南粤,明丽的阳光洒满山野。24日至2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一行,先后赴广州、深圳就“三旧”改造、节约集约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进行调研。其间,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副省长许瑞生陪同调研。

    “三旧”改造实现“退二进三”,换新颜、调结构、促发展

    自2009年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以来,这已是徐绍史第三次来粤调研了。24日上午刚参加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创新座谈会,部长一行便匆匆出发。

    和前两次一样,最让徐绍史牵挂的,仍然是“三旧”改造试点开展情况。24日下午,调研的第一站来到上周开园的广州联合交易园。

    交易中心的二楼内,四周屏幕上各类交易数据闪烁更替,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忙碌。“交易中心所在的这栋楼,原来是广州汽车集团的旧食堂。”负责人介绍说,园区所在的新港西路82号地块属广汽集团旗下的广州摩托集团,面积约15万平方米,曾经是华南缝纫机和五羊—本田摩托车的生产场地。2009年前,该集团背负约12亿元债务,迫切需要进行转型与调整。这时,恰逢广州市开展“三旧”改造试点,允许企业通过自行改造、补交地价方式实施改造。于是,广汽集团、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建设广州联合交易园,向现代服务业进军,昔日的八幢破旧厂房,华丽蜕变为现代产业园。

    同样还是这块地,厂房的主体结构也未改变,可“含金量”却已是大不同。“改造后,园区预计每年仅租金收入就高达11.2亿元,交易所聚集区交易量超1万亿元。”该负责人告诉徐绍史部长。

    徐绍史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通过实施‘三旧’改造项目,实现‘退二进三’,既换新颜,又促发展,非常好。”

    据了解,广东试点“三旧”改造3年来累计完成改造项目2443个,面积总计14万亩,节约用地6.1万亩。

    随后,徐绍史一行来到位于南沙开发区的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德合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隧道掘进机及相关设备,拥有德国海瑞克集团全球第二大组装基地。

    “产品主要销往哪里,全年的销售额有多少?”徐部长问。

    “以前国内外销量的比例约是6∶4,今年反过来了,出口更多一些。”德方总监贺尔煦介绍说,“去年工业产值达19.07亿元,今年应该还有提升。”

    陪同人员告诉徐绍史,该企业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力争使每一寸土地都实现效益最大化。2003年公司刚组建时,最早的办公室就是一个集装箱。到目前,公司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2万平方米,已建成的一、二、三期项目建筑密度达80%以上。按照2011年经济指标计算,单位土地产值达到41457元/平方米,单位土地税收达到539元/平方米。

    “占地很少,利润却很高。海瑞克公司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理念和做法应该总结推广。”徐绍史感慨道。

    紧接着,他又追问:“你们在为每条地铁线路做设计时,是否充分掌握相关地质环境资料?”得到公司负责人肯定的答复,徐绍史放心了。

    下午4时半,徐绍史一行在南沙大酒店召开广州市节约集约用地座谈会。刚一落座,徐绍史就提出,广州市应全面总结梳理“三旧”改造试点和节约集约示范建设的具体做法经验,争取尽早形成一套能够推而广之的制度成果。在谈及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时,他表示,新区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节约集约制度落地。此外,新区建设要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不仅要建成宜居型城市,更要照着“乐居”的标准来开发。

    继续做改革的先行者,为全国示范,为未来播种

    5月25日,中国经济改革的窗口深圳,再一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当天上午,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启动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深圳有望在土地改革上再次示范全国。

    徐绍史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希望深圳市继续做好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试点工作中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政策储备,加快制度供给,为改革提供新鲜经验和范本。

    启动仪式后,徐绍史赶往深圳规划大厦为该市规划市情展揭幕。当红色彩绸拉开时,两个醒目的数字立刻映入人们的眼帘:1500/1991。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王幼鹏解释说,分子是深圳当前城市管理人口约1500万,分母是深圳行政区陆域面积1991平方公里。数字,精确地反映着深圳的人地关系:一方面以有限的土地承载了大量的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当前深圳的土地承载接近极限,需要更加珍惜、合理、高效利用土地。

    展览中,一组1984~2011年历年卫星遥感影像图也证明此言不虚:图中代表已开发建设用地的红色图斑比重越来越大,到2011年,影像图中未开发的绿色区域已所剩无几。

    站在影像图前,徐绍史沉思良久。“这套照片非常直观。”他语重心长地说,“深圳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土地空间不足和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和调控手段匮乏相互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未来其他地区发展必须面对和破解的突出问题,深圳要大胆探索,找出一个新模式,蹚出一条新路子。”

    下午3时10分,徐绍史一行来到深圳市光明新区基本农田改造现场。据了解,该区基本农田改造任务总面积16989亩,占全市基本农田改造总面积41537亩的41%,改造区域内原有耕地3820亩,可新增耕地9865亩,改造实施后有效耕地面积13685亩,占改造总面积的81%。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基本农田改造有何特殊意义?一下车,徐绍史便顶着烈日,大步流星登上一处制高点,眺望正在施工改造的农田。深圳市市长许勤介绍说:“这块地看起来也许不起眼,实则无比珍贵。因为地里种的不是粮食,而是种子,并且是最精品的种子。”

    光明新区负责人指着正前方一块地介绍说,这块地是楼村—迳口片区的04-2号地块,面积约2800亩,改造前耕地只有282亩,规划实施后将新增耕地2148亩,达到有效耕地面积2430亩。改造完成后,交由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邓兴旺团队进行亚热带种子培育及研究。

    “现在进展如何?”徐绍史饶有兴致地问。

    “目前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难题已经解决了,也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认可,预计2012~2014年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邓教授欣喜地告诉徐绍史,正在改造的2800亩基本农田,为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指着规划图,补充说,项目的南区还将聚集全球相关种业,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非常感兴趣。

    “太好了,种业对我国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徐绍史充分肯定后,又问:“还有什么产业?”

    “我们还种了部分药材,如罗汉果,目前只是试种阶段,将来也可能发展出一个产业。”邓兴旺对前景很是乐观,“在深圳,基本农田要成为高科技试验田。”

    “除此之外,还要发挥农地的多种功能用途,基本农田既是生产基地,也是景观,还是绿地。”尽管已是汗流浃背,可徐绍史的兴致越来越高。他继续问道:“这些地都已经征为国有了吗?征地后农民的生计如何保证?”

    “改造前,还有部分土地属于集体,现在,已全部征收了,农民也全部转为了市民。”许勤回答。

    “将来这里可以发展成农业产业园,农民可以继续来打工。”徐绍史建议说。

    调研过程中,徐绍史一行还参观了深圳市规划土地数字监察平台“天地网”,考察了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工业园的“网谷”、“三旧”改造项目。

 
 
 相关链接
· 徐绍史强调:加快制度供给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 汪洋朱小丹在广州会见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
· 徐绍史:切实加强征地管理 坚决维护农民权益
· 找矿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徐绍史发贺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