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多方合力攻坚克难 黑龙江省大型水利工程快速崛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6日 09时24分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不再左顾右盼、不再犹豫不决,以快干事、干大事的果敢魄力,使一批批重点水利工程迅速开工,崛起于黑土地。这是2008年至今,黑龙江省水利发展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建设突飞猛进,五年累计建设重点工程415项,其中,超亿元大项目87项,防洪安全保障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这些重点工程包括:建设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肇东市涝洲等5处25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19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三江平原14处灌区工程;伊春市西山水库、七台河市桃山水库二期工程、鹤岗市小鹤立河水库、大庆市东城水库、孙吴县二门山水库、安达市城市供水工程等。

    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必须有大资金作支撑。这几年水利建设投资逐年攀高,2007年:28亿元; 2008年:52亿元;2009年:109亿元;2010年:140亿元;2011年:157亿元。统计显示,仅2010年140亿元的单年投资就比“十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总和130亿元还多!

    回首来时路,大型水利工程快速推进的轨迹给我们以诸多启迪。

    重拳出击多方合力

    建设大项目,资金是首要条件,我们不妨看看水利建设的资金账: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重大历史机遇,从2008年至今水利部门争取到的国家投资达140亿元、省级投资64亿元,这两项投资都远远高于建国以来到2007年底的投资总和;

    其次是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统筹各项涉水资金和工程项目。2008年以来国土、农业开发等部门用于水利的建设资金达51亿元。此外,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通过BOT、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投资参与水利建设。2008年以来共吸纳资金99亿元。同时,通过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引导地方和受益农户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2008年以来共投入29亿元。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是水利建设得以快速推进的最主要原因。

    省财政厅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水利的要求,持续加大支持水利建设的投入,仅2011年中央和省财政投入就达54.3亿元。近两年,省财政厅全力推进全省66个水利重点县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个县完成了建设任务;支持163个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个大型灌区建设、4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尼尔基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使黑龙江省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

    而记者还从省发改委了解到,2008年以来,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项目”建设,省发改委在制定宏观政策、谋划发展战略、推动项目前期、安排工程资金等方面,把水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统筹推进民生水利、生态水利、重点城市防洪和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建设。期间,省发改委积极规划引导水利建设,率先提出发展三江平原灌区的战略构想,组织编制了三江平原灌区规划,并作为唯一特例被纳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规划;制定的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项目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粳稻发展规划,占全国规划份额的51%。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专项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善了黑龙江省水利规划体系。为全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省发改委还对重点水利项目定期组织会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符合投向要求、条件成熟的重点水利项目,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了项目审批的效率。针对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阁山水库、花园水库等控制性枢纽项目前期工作。2008年以来,省发改委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7.3亿元,落实省级配套投资22.5亿元,带动地方投资42.2亿元。争取的水利中央预算内投资占全国份额由2008年的2.6%提高到2011年的3.7%,国家新建灌区中央投资全部投入黑龙江省,为加快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为了大项目的建设,水利人早已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2008年5月,省水利厅领导班子和各地市水务局长以及厅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行29人前往河南省考察学习水利发展经验。在巍巍太行山,看到悬挂于悬崖峭壁上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时,所有人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为龙江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做出最大努力。

    从那时起,全省水利职工开始埋头苦干。做前期、立项目、找资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嫩江上游唯一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尼尔基水利枢纽建设完工后,用好尼尔基水资源,配套建设引嫩扩建骨干工程是水利人多年想干而未敢干的事业,围绕这个谋划已久、前期设计已经很充分的工程,2008年,借助黑龙江省加快水利建设的利好政策,省水利厅举全厅之力,欲拉开引嫩建设的大幕时,却遇到了难题。由于工程需要占用内蒙古莫力达瓦旗的土地,而莫旗并不同意黑龙江省引嫩扩建工程的方案,旗人大甚至通过了不同意引嫩建设的议案。为此,省水利厅厅长陆兵多次主动与对方协调,历经艰辛,终于实现了逆转,破解了省外征占地的难题,使工程得以开工。

    在黑龙江省老灌区改造工程中,由于灌区改造不能影响正常农业灌溉,施工期只能在每年春季4月、秋季9、10这3个月。为保证第二年春季正常供水,大量渠道衬砌用的预制混凝土板都是冬季施工制造的。2010年1月,记者到江川灌区,在零下30℃的严寒中,施工队伍租用工厂闲置的仓库,把锅炉架在屋里,混凝土骨料也用小推车一车车拉到屋里,炒热后,加热水搅拌,并把制出的混凝土板用蒸汽养护,因为这样制成的混凝土板质量比夏天浇筑的还要好。但是厂房里蒸汽弥漫,大冬天的施工人员在屋里呆上一会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三江平原大灌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工地都在偏远的江边,条件非常艰苦,施工人员在工地一住就是几个月,昼夜施工。工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工地上几百号人,都是男的,连养的狗都是公的。

    建成管好长受益

    有人说,有了大项目就有钱,但是水利工程中,本着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工程管理、少花钱多办事的情况比比皆是。

    到过桦川悦来灌区的人都会被灌区那几千米长的空中大渡槽所震撼。而这个渡槽的设计初衷之一正是省钱。搞工程的人都知道,工程征占地往往是最难也是最费钱的一关,在综合比对了征地和建空中渡槽的费用后,水利部门确定了空中渡槽的方案,因为建空中渡槽可大量减少占地面积,即便是加上架设渡槽的成本,仍旧能节省不少资金。

    为了切实提高水利行业管理水平,让这些大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水利厅党组将2011年确定为全省水利行业“水利管理年”,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全面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他们召开动员会议,举办专题讲座,下发实施方案,提出水资源管理、规划前期管理、河道湖泊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利设施管理、水利项目资金管理、水利风景区和水库渔业管理、机关内部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等10个方面的管理任务。制定和修订水利管理工作制度近百项,还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水利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全面提高水利管理水平。

    合力破解资金难题,强化项目建设,尽早让项目区受益,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建设谱写了一曲曲新篇章。

 
 
 相关链接
· 黑龙江水利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 黑龙江去年157亿元发展水利 提高抗旱防汛等能力
· 黑龙江农村水利重点县建设纪实:幸福之水到田边
· 水利部部长陈雷率调研组实地考察黑龙江水利工作
· 黑龙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乘势而上 取得重大进展
· 黑龙江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水利改革八大任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