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参加代表团讨论时提出
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格局
10日,李鸿忠同志先后来到咸宁、恩施、荆州、黄石、荆门代表团参加讨论。他提出,要抢抓“黄金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全省各市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咸宁代表团,黄楚平、任振鹤、周宝生等代表先后踊跃发言,在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对报告描绘的美好蓝图感到振奋不已。李鸿忠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说,近年来,咸宁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人文底蕴优势,形成了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和要求。省委、省政府对咸宁发展高度重视,这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和推动咸宁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下一步,咸宁要在现有良好基础上,牢牢把握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幕阜山扶贫开发攻坚等难得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把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的战略,进一步统筹到县市区、细化到具体重大措施、落实到项目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来到恩施代表团,李鸿忠认真听取了肖旭明、陈行甲、向前进等代表的发言。他说,恩施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省委、省政府历来把恩施的建设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国家实施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省里深入推进“616”对口支援工程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恩施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希望恩施抓住机遇,着力解决交通主框架等事关恩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底盘”问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生态立州、产业兴州,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
在荆州代表团,李新华、王峻乔、谢松柏、朱弟雄等代表,结合报告内容,就加快实施荆州“壮腰工程”作了发言。李鸿忠说,荆州是“湖北之腰”,自古就有“大荆州”之称,历史地位显著、人文积淀深厚,完全应该有信心、有决心、有条件再振雄风,复兴大荆州。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关键要大力发展工业,加快产业壮腰;要提振精神,树雄心、立壮志,实现“精神壮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是“荆州之腰”,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入解放思想、提高能力素质,积极作为、勇担重任,真正把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壮起来、硬起来。
黄石代表团的王建鸣、赵晓霞、石庚水、张建文、谭杏芝等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李鸿忠认真听取发言,不时就关心的问题和代表们交流。他说,近年来,黄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转型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在许多方面探索积累了好经验,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物质资源总会慢慢走向枯竭,但精神资源永不枯竭。希望黄石各级领导干部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深入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精神区位,抢抓难得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推动黄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转型、新跨越。
在荆门代表团,李鸿忠认真听取王玲、吕义斌、马朝晖、鲍丹、梁早阳等代表的发言,围绕加快建设“中国农谷”与代表们进行了交流。他说,当前,荆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后发崛起态势日益显现。这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希望荆门以此为契机,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农谷”这面发展大旗,坚持高标准定位,拿出国家级水准,叫响国家级“农谷”品牌。要坚持农谷姓“农”不唯“农”,将其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平台,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引领和推动荆门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记者 黄俊华、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