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获悉,甘肃省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明显。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定期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加强食品安全措施和办法。所有县级以上政府都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梳理本地区重点问题,细化责任措施,将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监管环节。2011年,省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单独列入对市州政府考核内容,并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市州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也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靠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2012年,省政府又决定对食品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今年以来,省公安厅、省农牧厅、省卫生厅等厅局还联合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并签订协调协作协议,建立了监管执法工作会议、食品安全重大信息通报、部门案件协查、案件线索执法联动、日常工作联系等机制,同时,完善了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各地、各部门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顿相结合的方式,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切实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整顿力度,强化对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的重点监管,确保无缝隙监管。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省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彻底清查清缴问题奶粉,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兰州市政府立法并实施了《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暂行规定》,解决了餐厨垃圾管理特别是地沟油监管法律缺失的问题。
与此同时,甘肃省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并在全省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制度。
目前,全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已覆盖全省14个市州,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医院达到40所。(记者宜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