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6月14日,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在青海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省委常委、副省长骆玉林,副省长王令浚、高云龙为2011年度青海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先进地区、单位和个人颁奖。骆惠宁作重要讲话,徐福顺主持大会,高云龙作总结讲话。
骆惠宁全面总结了第一次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青海金融改革发展的突出成绩和成功经验。他指出,两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在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和协调,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金融业快速发展和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成果,呈现出金融旺、经济兴的好形势。金融业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全面优化,金融改革发展驶入快车道,部分指标走在全国前列,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凸现。一是信贷投放大幅增长,信贷结构明显优化。二是融资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基本形成。三是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四是金融组织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多层次金融组织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五是金融风险防范成效明显,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他强调,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生动证明,哪个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个地方就能占有更多金融资源,就能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把金融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必须强化政策引领,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努力为金融改革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骆惠宁深刻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动向,指明了青海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他指出,金融业正面临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和全省融资需求整体较旺的有利时机。当前,国家出台了货币政策微调、结构性减税、支持投资、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为青海扩大信贷投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青海有效应对全国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今年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金融业也呈现逆势上扬、快速增长态势。全省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势,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变化,找准国家宏观政策与青海加快发展的结合点,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骆惠宁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青海深入实施国家战略、奋力推动“两新”目标和“三区”建设的关键时期。金融工作要坚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方向,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结构合理、服务高效、支撑有力、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提高青海金融业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确保信贷投入较快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力争全省贷款增幅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前位;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总量和增幅要显著高于上年;涉农和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贷款增幅要高于全部贷款增幅。要千方百计扩大信贷资金总量,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加强对青海三大工业园区、三个“十大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强项目库建设,引导和帮助企业强化增信和分险服务,为争取信贷创造条件。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元化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开展“金融支持千家小微企业发展行动”,进一步推动支持小微企业六十条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清理和规范各类收费项目专项行动,解决“融资贵”问题。二是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搭建企业上市绿色服务通道,动员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多个板块上市。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在财政资金、信贷投放、资源配置、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上市企业充分运用增资扩股、权证融资、股权质押等工具增强市场融资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定向私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推动债券融资上规模。
积极利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尽快培育和推动一批拥有核心技术、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进入市场融资,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三是加快保险业发展,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培育保险观念、创新保险产品、健全保险体系。重点是大力培育保险市场主体,促进多种类型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共赢;构建多层次保险产品体系,进一步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着力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基本社保和商业保险良性互动、效应叠加;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等方式投资青海重点项目和企业。四是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扩大服务覆盖面。逐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实现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推动农信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转轨;大力推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省逐步形成政策性、商业性、行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担保体系;发展各类新兴金融组织,适应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需求,繁荣青海金融市场。五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加强金融机构现代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结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抓紧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动民营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探索公共资源资产化、证券化,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调节金融资源、优化融资结构的手段。六是积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着力提升金融业发展层次。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引入各类有实力、业绩好、合规经营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青海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提高金融外汇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构建以国际结算、国际清算、外汇交易、衍生产品等互为支持的综合外汇服务体系;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融资,发挥金融业在招商引资中的特殊支撑作用;加强对外金融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共同探索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有效做法。
骆惠宁强调,地方政府负有推动金融发展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双重责任。在青海金融发展的加速阶段和转型阶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行政监管力度,积极为金融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要加大财政支持金融发展力度。坚持财政支持金融发展的正确导向,完善财政支持金融发展的方式和手段,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总体效益。二要推进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建设。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正确对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创建新型融资平台和融资机制。三要完善金融机构的考评奖励机制。适应金融发展新变化和新需要,继续完善考评奖励办法,不断增强分类的科学性、指标的导向性和奖励的有效性。四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优化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服务环境。改善金融基础条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监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防止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五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开展各个层面的金融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各级政府运用金融推动发展的能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提升企业运用金融壮大搞活的本领。六要加强组织协调。换届后的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各级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协调指导,有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要真正做到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
会议结束时,高云龙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出部署。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更加重视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谋划工作、促进落实上狠下功夫,在增强实效、创新业绩上力求突破,努力把金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日,与会同志围绕 骆惠宁重要讲话 进行分组讨论。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海东行署、青海贤成矿业集团公司、西宁华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天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就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和提高地方金融工作水平、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大担保机构等作了交流发言。
参加当天会议的还有:各州(地、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州(地、市)金融办主任,各县(区、市、行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青单位,金融系统、金融机构有关单位及部分小微企业负责同志。(记者/花木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