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青海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全国医改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三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医改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签订2012年医改工作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和2012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刘振秋,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梁万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副省长马顺清,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出席会议。骆惠宁作重要讲话,徐福顺主持会议,马顺清作总结讲话。
骆惠宁指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维护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青海省立足保基本、着力强基层、突出建机制,综合施策,锐意攻坚,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重点任务,基本医保制度逐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显著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多项指标超额完成国家规定任务,一些方面呈现特色和亮点,医改走在了全国前列。实践证明,改革的方向正确、部署得当、措施有力,党和政府赢民心、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三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实践,使我们对医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医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了初步的把握,这就是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关键,必须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骆惠宁指出,目前青海省医改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十二五”是深化医改的关键时期。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深化医改的部署,加快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在人人享有基本医保上取得新突破;切实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在人人享有公平医疗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人人享有优质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全面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医改整体走在全国前列。
骆惠宁强调,要紧紧抓住薄弱环节,确保今年医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切实强化领导。把医改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完善工作责任制,建立联系点制度,强化行政问责,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二要狠抓工作执行。全面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任务,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大力推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有保障、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三要完善政策措施。在深入推进医改的实践中,不断调整、补充、完善政策,进一步健全基本医保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发挥政策对医改的支撑作用。四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坚持以改革求突破,鼓励大胆探索,允许先行先试,全面推动医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取得重要进展。五要加大宣传引导。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加快各项医改政策的普及,深入做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解读,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医改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注重抓正反面典型,表扬先进,鞭挞落后。要及时发布医改进展情况,完善舆情核实机制,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回应社会各界对医改的关切,引导、调动各方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奠定更加坚实的民生基础。
会议结束时,马顺清就贯彻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医改重点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要切实提高对医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巩固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今年医改各项工作任务。要继续健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药物招采新机制,全面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积极探索住院患者“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改革试点,认真做好选择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保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抓好玉树州深化医改工作,加强对青海省医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宣传。
与会人员在会上围绕骆惠宁重要讲话进行分组讨论;西宁市政府、门源县中医院、平安县古城中心卫生院作了交流发言。 (作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