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中央气象台:全国天气局势稳定 暴雨高温各据一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02日 08时57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近日,我国各地天气局势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全国范围内的强降雨区依旧集中在四川盆地至淮河流域一带;而华北平原和江南、新疆等地仍是烈日炎炎、热浪翻滚;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等地继续以雷阵雨天气见长。预计未来三天,这种天气局面还将持续。

    今天(2日)白天到夜间,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北部、淮河流域、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南部、苏皖北部局地有大暴雨。

    持续的降水虽对缓解黄淮等地旱情十分有利,但由于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局地雨量较大,需防范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另外,未来24小时,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局地有大雨,上述部分地区还将有雷雨大风或冰雹天气。

    气温方面,2日全国的高温天气仍在新疆、华北平原、江南等地逗留。华北平原东南部、江南大部、华南东部、新疆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江西东北部、浙江大部、福建东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8℃。

    由于上述地区近日持续受到高温少雨天气考验,需格外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减少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老、弱、病、幼人群及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在阳光下暴晒,以防中暑。(高瑞芬)

    【气象科普】

暴雨及其防范应对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泥石流及其防范应对

    泥石流是一种什么样的灾害?遭遇泥石流,又该如何避险呢?

    泥石流是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沿沟道或坡面流动的现象。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其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像可怕的幽灵般无处不在,世界上除了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它作恶多端的踪迹。我国是泥石流的高发地之一,全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有20条铁路干线处在1400余条泥石流的“势力范围”内。据统计,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泥石湮没。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并发生过泥石流灾害400余起。

    那么,当泥石流来袭时,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防御呢?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条件:即强降雨、松散的泥石和陡峭的地形。专家告诉我们,做好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那么,在野外如果遭遇泥石流,我们该如何避险呢?专家支招: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应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的声响,如果听到,要高度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在野外露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更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

高温预警信号

    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2010年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新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将高温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三级。

    橙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最高气温达37℃及以上,且有成片达40℃及以上高温天气,预计未来48小时上述地区仍将持续出现最高气温为37℃及以上,且有成片40℃及以上的高温天气。

    黄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最高气温达37℃及以上,预计未来48小时上述地区仍将持续出现37℃及以上高温天气。

    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4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持续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且有成片达37℃及以上高温天气;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高温天气生活起居应注意什么?

    午后最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得出去的话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苦瓜、萝卜等清热的新鲜蔬菜,多吃水果,多喝水和绿豆汤等解暑饮品,由于紫外线比较强,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另外,要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国外高温热浪的标准

    世界气象组织(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则定为:日最高气温高于25℃,且持续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气温高于30℃。

    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气象部门依据综合考虑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的热指数(也称显温)发布高温警报。例如美国发布高温预警的标准是当白天热指数连续两天有3小时超过40.5℃或者预计热指数在任一时间超过46.5℃,发布高温警报。

    德国科学家基于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体体感温度指标。例如当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超过41℃,热死亡率显著上升。因此以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大于41℃为高温热浪预警标准。 

 
 
 相关链接
· 我国多地迎高温 中央气象台持续发高温蓝色预警
· 中央气象台6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预警 广东沿海注意防范暴雨
· 中央气象台连发暴雨预警 黔渝进入降雨高峰期
· 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雨黄色预警应 提示做好防御工作
· 中央气象台:强降雨袭华南江南 高温覆盖华北黄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