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30日15时许,随着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的“蛟龙”号返回母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超额完成了今年海试预定的全部试验任务。此次海试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在今年进行的6次下潜中,“蛟龙”号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每次下潜都按照预定的试验内容达到了目标。试验期间,对潜水器289项、水面系统24项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了逐一验证,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多次充分验证。
试验取得了宝贵的地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以及大量的海底影像资料,这是目前世界科学家利用载人潜水器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级深度的海底获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充分证明了“蛟龙”号所具备的优越的海底作业能力。这次试验揭示的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级深度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等特征,展示了国际科学界尚未揭开的深海奥秘。“蛟龙”号的试验成功为科学家研究和揭示这些深海奥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蛟龙”号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海洋探索了一条集成创新之路。
截至2012年,我国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项目已经走过了10年,海上试验历时4年。参试人员从最初没有规程、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到下潜50米、1109米、3759米、5188米,再到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缺乏,质疑、反对之声等诸多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这项前无古人的重大任务。
7000米级海试过程中,我国自行选拔培训的8 名潜航员和试航员共18人次参与了下潜,下潜深度全部超过7000米。全球载人深潜历史上到达和超过这一深度的11个人当中,中国占有8位。
海试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刘峰称,海试是“蛟龙”号步入日常业务化运行的开始,接下来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家提供优质应用服务仍然任重道远。今后,潜水器国产化率肯定会提高,但研发深海高技术装备仍然离不开国际合作。对于民用深海装备来讲,“集成创新”是国际常用的便捷方式。此外,从明年开始计划再招收8名~10名潜航员,男女不限。同时,潜水器的工作母船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评审,之后将进行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真正投入应用尚需三四年时间。(记者 赵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