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四川眉山启动。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走进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白马镇龚村,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与现场观众交流。
万源洪水、宁南泥石流、高温考验大江南北,气象灾害,正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尤其进入汛期以来,气象灾害以及因防灾减灾能力不足酿成的悲剧在各地屡屡发生。如何帮助群众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气象人在行动!
7月7日下午,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白马镇龚村,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多位气象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冒着酷暑走进了他们的农家小院,为农民朋友和留守儿童宣讲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发放气象防灾减灾资料。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
许小峰在活动现场指出,要通过“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这一大型气象科普活动,提升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并逐步帮助民众以科学态度和精神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他还希望通过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高民众避险意识等途径,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7月7日19时, “2012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四川眉山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参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承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王宇、眉山市副市长钟毅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主持启动仪式。
许小峰说,中国气象局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多年来,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局把气象科普工作与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各项任务密切结合,积极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形成了世界气象日、校园气象站、气象防灾减灾大学生志愿者中国行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受到有关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品牌活动。许小峰寄语大学生志愿者,希望他们能够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希望他们在本次活动中深入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在日常生活中也自觉地向身边的同学、亲友宣讲气象科学知识,让更多的社会民众接受气象科普知识,让更多的社会民众参与气象科普工作,让气象科普知识贴近百姓生活、走进百姓生活,成为全民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王宇指出,气象科普宣传具有深刻、长远、现实的意义,希望在广大气象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坚持不懈的辛勤工作下,不断提升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钟毅表示,眉山市将借力 “2012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健全气象信息立体化发布体系,及时把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给群众;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繁荣地方经济提供坚强保障。
7月7日至8月7日,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全国10余所高校的3000余名志愿者将组成210支分队,在各省(区、市)气象局、气象学会的支持下,奔赴全国各地,传播气象文化,宣讲科学防灾减灾的知识。他们将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特点,采取互动游戏、科普短片播放、知识问答等形式,到农村、学校、厂矿、社区向广大群众宣传暴雨、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等各种气象灾害及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深入农村,调查群众的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向当地气象信息员、大学生村官了解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给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中小学校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中小学的气象知识普及情况;深入厂矿企业,通过选择因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典型案例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人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进入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向各级领导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气象文化走基层文艺晚会。(记者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