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当初连想都不敢想! ”在配建了保障房的芜湖市镜湖世纪城小区,今年42岁的低保户王琪感慨地说,自从前年搬进了政府配租的廉租房,以前飘荡的生活似乎一下子就有了“根”。这是安徽省近些年保障房建设惠及百姓的一个缩影。自2007年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通过配租、配售保障房、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等住房保障方式,全省逾10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城乡居住条件显著提高,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在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省将住房保障工作提升到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高度,将其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形式从之前以建设经济适用房为主,转向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步伐,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房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除继续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外,政府正千方百计解决城镇中等及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目前,多层次、广覆盖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已逐步形成,越来越多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因保障房而拥有了温馨的家。
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的同时,省市县政府加大投入,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全省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800多亿元;用地方面,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用地有效供给。同时,各地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去年10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今年1月1日起实施,各地在规划、选址、建设等方面积极落实,积极建设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和品质。
今年,在全国保障房建设任务比原计划有所缩减的情况下,安徽省主动作为,上调保障房建设原计划目标,倾心尽力保障改善民生。今年是安徽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量最大的一年,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各地、各相关部门提前谋划,积极落实土地资金,保障房建设快马加鞭。截至6月27日,全省新增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1.3万套,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0.2%;基本建成19.4万套,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5.4%。目前,各地正继续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实现10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底前基本建成25万套的目标。同时,进一步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资金使用关和分配公平关,把保障房建成“放心工程”和“民心工程”。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到“十二五”末,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由2010年末的5.6%提高到20%,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将实现“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