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植保植检站获悉,甘肃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确保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甘肃省地处欧亚大陆的咽喉要道,是我国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从新疆传入内地的必经之路,承担着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以及小麦一号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截、扑灭的重大任务。同时甘肃省又是全国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等重要制种基地和最大的外繁制种基地,代繁种子大多来自国外、省外制种公司,是外来有害生物的直接登陆点。为此,甘肃省增强植物检疫措施,由注重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全面提升植保公共服务能力;由分散执法向分散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转变,全面提升植物检疫执法监管能力;由注重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区防控向传入区和源头区防控并重转变,全面提升植物疫情防控阻截能力。
甘肃省通过综合防控,苹果蠹蛾去年的疫情面积下降到26万亩,疫情危害程度进一步减轻,控制在兰州市以西,保障了陇东水果区及全国水果主产区果品生产安全。同时对外繁制种基地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对河西地区发现的向日葵当列、甜瓜果斑病等新疫情,及时扑灭、全田铲除、深埋销毁,有效控制了疫情,未发现新疫点。
据悉,“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力争实现“新发疫情不蔓延危害,已有疫情不暴发成灾,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一般疫情应施检疫率和防控处置率达到80%以上,重点疫区的植物调出施检率、良种繁育基地产地检疫率和重大疫情处置率达到100%”的植物检疫防控目标。(记者 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