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名誉两主席之一、外交部长杨洁篪
2012年7月19日至2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中的又一件盛事。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新时期中国与非洲开展集体对话和务实合作的重要机制,有力推动了中非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全面发展。特别是2006年召开的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确立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本届会议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非合作论坛召开的首届部长级会议。届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和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和50个非洲国家负责外交和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将与会。本届会议以“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为主题,将全面评估2009年在埃及召开的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情况,规划未来三年中非关系发展蓝图。
过去三年里,中非关系继续快速发展、成果丰富: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非高层交往更加频繁,各领域、各级别交流对话深入推进。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非。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以及非盟等地区组织关系全面发展。中国坚定支持非洲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为非盟援建的会议中心顺利落成,受到非方高度赞誉,成为中非友好新的时代象征。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支持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非洲国家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继续给予中方坚定支持。
双方务实合作成果斐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方对非洲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尽管自身也面临很多困难,中方仍然认真落实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各项后续行动。增加援助、提供优惠性质贷款、免债、免关税、设立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援建学校、医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技专家等举措全面落实。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创纪录的1663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147亿美元,在非设立各类企业2000多家。
双方人文交流蓬勃发展。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民间交往日益活跃,教育、科技、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中非文化聚焦、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智库论坛、民间论坛、青年领导人论坛等相继启动。中非双方合作在20多个非洲国家设立了29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目前中国政府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5000多个奖学金留学名额、每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6000多名。
双方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优先增加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非洲国家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多边事务,积极支持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呼吁国际社会重视非洲发展问题,兑现对非洲国家援助承诺,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切实照顾非方关切。中非双方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取得了良好成效。
事实证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中非各自优势,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有利于带动国际社会更加关注非洲,帮助非洲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整体地位;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秩序公正化,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但新的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不止,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非洲总体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局面,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实现长治久安、加快自主发展、推进联合自强、促进国际合作,是非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非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巩固和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非洲国家共同努力,不断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为促进非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将坚持中非友好不动摇,增进政治交往与对话,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扩大在非洲和平与安全领域、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为己任,就重大国际问题保持沟通协调,加深相互理解和支持,使中非友谊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中非互信在合作中不断增强。
我们将坚持深化中非务实合作不动摇,抓住中非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量,坚持注重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推动中非合作朝着更加有利于增强非洲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我们将坚持推进中非人文交流不动摇,把人文交流摆到中非关系更加重要的位置,创建更多交流平台和品牌项目,扩大双方文化机构、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学者智库直接、双向交流,为中非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构建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
我们将坚持办好中非合作论坛不动摇,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机制、丰富内涵、打造亮点,推出适应时代要求、契合双方需要的合作举措,使论坛继续成为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鲜艳旗帜、加强中非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推动中非务实合作的重要引擎。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三年一度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是中非之间的美好约定。非洲朋友为友谊而来,中非兄弟为友谊相聚。目前论坛第五届部长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中非双方都对这次会议充满期待。我相信,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会议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 此文是杨洁篪外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印记——写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前夕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2000年,旨在推动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集体对话的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创立,中非关系由此迎来历史性机遇。十二年间,中非双方在加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深化互利合作方面阔步前行,共同塑造了这一被外界广泛誉为“最为成功的南南合作”典范。
十二年,足以让许多记忆在岁月流逝中积淀,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十二年间,一支支中国援非医疗队、一个个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一处处承载着中非友谊的学校、医院等拔地而起……中国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对非洲国家的承诺,用汗水和真诚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尊重和信任,中非传统友谊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有理由相信,随着论坛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非合作必将前途远大,前景无限。
血汗铸就友谊 坚守相伴温情
37年前,一条坦赞铁路连通了东部和中南部的非洲大陆。中国为修建这条铁路先后派出5万人次,高峰时期共有1.6万名中国人同时在现场参与施工。令人更加难忘的是,修建坦赞铁路的过程中,共有60余名中国人长眠在这片黑非洲的土地上。 >>>详细阅读
第七届“蓝厅论坛”12日探讨新形势下的中非合作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廖雷、孙奕、曹欣阳)以“新形势下的中非合作”为主题的第七届“蓝厅论坛”12日在外交部举行。
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发表题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前景广阔》的主旨演讲,回顾论坛发展历程,介绍今年论坛部长级会议的预期成果,并就如何看待当前中非关系发展特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中非关系深入发展提出看法和思路。
翟隽表示,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10月创立以来,在中非双方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育下,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进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特别是在2006年召开的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开创了中非友好合作新局面。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是论坛发展步入第二个十年召开的首次部长会,对中非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拟实现以下四个目标:一是全面评估2009年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二是探讨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式和途径,推动论坛机制发展;三是确定今后三年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举措,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四是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更好地维护和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会议将发表两个成果文件,并宣布中国政府加强对非合作的新举措。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