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协调,自治区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水利厅、气象局以及新疆农科院具体实施的“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在和田、喀什、阿克苏、吐鲁番、阿勒泰地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7个地州的10个乡镇村举行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今年新疆一项重要的科技惠民工程全面实施。
首批46种65万册包括种养技术、农机操作、节水、致富经验、惠农政策等内容,用汉语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译的小册子、口袋书和挂图,全部免费发放给广大农牧民群众。同时,还有列入“东风工程”, 9于月出版发行的8种农业科普图书和涉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音像制品,将免费送到农村乡镇村组及农家书屋。
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启动后,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地开展,围绕农牧民家庭中的主导产业和切实所需,将农业科技知识传递给新疆千万农牧民。
给农牧民送去最需要的科技知识
记者了解到,24日当天,根据各地州农牧民不同需求和当地农业产业特点,自治区农口各厅局(院)分别举行了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活动。
自治区农业厅在墨玉县奎牙乡、泽普县奎依巴格乡、阿克陶县巴仁乡、沙雅县托依堡镇发放了农业科教、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等内容的图书。
自治区水利厅分别在昌吉市六工镇和吐鲁番市葡萄乡,对节水灌溉和水产品养殖等内容进行宣传指导,并发放了节水灌溉科普丛书和水产品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自治区畜牧厅在阿勒泰市红墩镇乌图布拉克村,有意识地将自治区定居兴牧工程和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内容融入到活动中,现场解答了牧民在牛羊养殖、疫病防治、草原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发放了相关内容的丛书。
自治区林业厅在阿克苏市依杆旗乡,以该乡苹果种植的优势为切入点,发放了红枣、核桃、苹果、石榴等8个主要树种的栽培技术手册以及樱桃、欧洲李、黑加仑、榛子等7个附加值较高的林果树种实用技术丛书。
自治区气象局在库车县齐满镇宣传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放《新疆主要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口袋书、《农业气象知识读本》等22类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新疆农科院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借助科技下乡优势,推进“科技进村入户与农民培训工程”,向农民继续宣传试验场站和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今年我联合了几家农户,试种了当年栽当年结果的红枣,一个冬天我们都跟着技术员学枣树管理,技术员不在时我们都不敢动枣树。”阿克苏市依杆旗乡农民阿不都瓦依提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有关枣树种植的小册子,有了“这个小册子,技术员不在时,我们也可以向它请教了。”
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势在必行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多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科技之冬”、农村科普宣传、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宣传、培训,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民素质。
仔细了解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后,库车县齐满镇农民沙塔·阿帕尔说:“这几年我们这里雨水比往年多了很多,我希望天气预报能再详细一点,说农业的事情再多一点。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好庄稼。”
近年来,新疆农牧民不断提出对科学技术运用的新要求,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渐凸显,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对全疆千万农牧民无缝覆盖迫在眉睫。
今年3月1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白志杰主持召开实施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座谈会。会议确定该工程要突出系统性、通俗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制定了《关于实施农业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工作方案》。
确定工程实施方案后,自治区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水利厅、气象局以及新疆农科院等农口单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方筹措项目经费800多万元,着手将农业科技知识编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漫画、音像制品、多种文字等形式出版。同时,还积极争取了东风工程有关经费200万元,编写了8种科普图书。
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代宁祥说:“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在农村形成传播现代文明的强大攻势,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紧迫需要。实施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是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
用科学技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养了快十年的鱼,原先的品种市场已饱和。我正琢磨如何开发新品种,书就送来了。开发高附加值品种的鱼苗,可以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靠渔业发家致富。”昌吉市六工镇养殖示范户陈国拿到图书后拉着水产品养殖专家仔细询问,他到底应该养什么鱼,还有什么高附加值的品种可以推荐给他。
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亚森·阿布拉说:农民要的就“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图书,这些书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易懂,在农民中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此次收到免费图书的墨玉县奎牙乡萨亚特村农民阿布都·热合曼说:“我们收到的这些书,都很有价值。只有掌握了科学技术,才能不断地增加收入,才能过好日子。”
自治区副主席钱智指出,实施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宣传政策、传播科技、巩固农村文化阵地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益实践,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支点。
在24日的启动仪式上,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白志杰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和深化这项工作。在确保通过发放图书让农牧民进一步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同时,还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以及农村既有的多种平台,持续开展科普工作,跟踪问效,及时总结经验,使农村科技服务工作适应群众需求,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时代要求。在广大农村、牧区形成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的良好氛围,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记者 姚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