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重温整合之精神—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探索与实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07日 09时49分   来源:山西日报

    2008年底启动煤炭资源整合至今已近四年。

    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你会发现,曾经的争论都已经有了答案,曾经的愿望都已经变成现实,山西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道路越来越清晰可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整合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可能会被人们慢慢淡忘,但它所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却历久弥新。

    今后的道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许是新的,但勇气、智慧、责任——永远是我们创造山西未来的无声力量。

    勇气

    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需要一种敢想敢为、壮士断臂的勇气。

    资源整合,本身就是涉及各种利益和体制的一场革命,在山西这样的资源型地区,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更需要勇气,更需要作为。

    人常说:“山西煤炭一咳嗽,全国能源患感冒。”山西煤炭的地位在中国可见一斑。情况也确实如此,从新中国成立到2011年为止,山西生产了将近130亿吨煤炭,外调了100多亿吨,占到全国省际之间调配煤的70%。

    坐拥“煤海”,让我们作为山西人曾经骄傲不已。但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却成为山西省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桎梏。

    有人不无讽刺地形容,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重点培养了三种人:挖煤的、洗煤的、卖煤的。

    煤挖出来了,地却陷了,水却没了;肚子饱了,钱袋鼓了,可“血液”少了,贫富差距大了。“多小散乱”“傻大黑粗”“矿难频发”“急功近利”“经济脆弱”已经成了山西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困惑。

    省煤监局曾对过去几年国有大矿与地方小矿的产量和百万吨死亡率进行了比较,地方国有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3.8倍,而乡镇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则高达国有重点煤矿的11.3倍,小煤矿产1吨煤要付出10倍于大矿的生命代价。

    与此同时,山西省大量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就要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如果按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宝贵煤炭资源就有约14亿吨。

    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终结旧煤炭时代,开启新煤炭时代。“煤炭资源整合”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

    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9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煤矿职工全部培训到位。

    可以说,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就是山西破解资源诅咒难题、走出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强力宣言。

    两年时间,从2598到1000,从36万到90万,时间短暂,数字悬殊,难度之大,让人不敢想象。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外媒记者就曾说过,山西这个省的工作难做呀,一面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百姓的生命权,煤矿不整合老百姓不同意;一面是煤老板的金饭碗一整合要失去,拼死保矿、到处告状,也许告得连乌纱帽也难保。这两面都是雷区,不能碰但又不能不碰。要保官就只能纸上谈兵,要保民就是和既得利益唱对台戏。资源整合工作难开展呀!

    这位国外记者的话一点也不夸张。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的博弈,既是一场办矿体制的大变革,又是一场标本兼治的大战役。

    如果说,宣言需要勇气,那么把宣言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则更需要勇气。

    智慧

    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需要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尽管当时还有些许杂音,但煤炭资源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非规模化不生产、非集约化不生产、非循环经济不生产、非安全达标不生产。新一轮资源整合,山西煤炭要实现质的飞跃。

    毫无疑问,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是山西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抉择。

    但是,什么时候推进?怎样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时机的判断和对路径的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

    省委、省政府选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无疑是智慧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009年3月25日,全省煤炭工作会初步提出,控制矿井数量,提高矿井规模,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

    第二天,也就是3月26日下午,省政府召开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座谈会,就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转型发展、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座谈,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采取集中受理、集体办公的办法,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4月15日,省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步伐,也使煤炭资源整合的目标更加明确。

    之后,省政府在2008年《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基础上,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配套规定,并宣告成立“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该领导组规格之高被视为 “史无前例”。煤炭资源整合的攻坚号也由此吹响。

    每一步,都在按照省委、省政府谋划好的时间、路线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7月份,全省11个市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通过审查。

    8月份,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

    9月份,新的企业主体入场开工,新建扩建矿井的基本建设全面推开。

    2011年5月25日,全省整合矿井全部关闭,全面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煤炭资源整合实现完美收官。7月6日,省检查验收组严格按有关要求和标准,开始对整合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那位国外记者看到的难,还只是整合过程中的一部分,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所涉及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考虑。

    为了做到各方满意,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务实周到的措施,努力在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推进兼并重组整合。一是对重组进入煤炭大集团的煤矿企业,由煤炭大集团在被兼并煤矿所在地登记注册子公司,确保税费上缴渠道和各方既得利益不变;二是保持重组前的利益分配格局不变;三是对原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各类资金,转为国有股份,按股份分享利益;四是对原地方国有煤矿的从业人员,顺延签订劳动合同进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保持原有的待遇不变。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利益各方的疑虑一一得到了解答。随着整合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方案和措施还不断完善,使之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大多数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整合的过程是艰难的,看似轻松的步伐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坚定的决心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

    可以说,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是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

    责任

    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需要一种造福子孙后代的责任。

    煤炭资源整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都有一份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都承担起一份对新山西、对山西人民、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作为山西人,我们一直有个梦想:摆脱煤炭的枷锁。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一经提出,就如火山爆发一般,积蓄的强大能量喷发而出,我们从未感觉自己离梦想这么近过,对整合寄予了无限憧憬和期待。

    山西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通过整合,全省煤炭工业的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矿井数量由2008年的2600座压减到了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了130家,形成了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矿企业,单井平均规模达到了120万吨以上,资源回收率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了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了81%。

    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山西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打造 “资源可循环大省”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山西省煤炭行业已经建设了循环经济园区20个,其中国有重点14个园区已初具规模,成为煤炭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布局已初步形成。

    2011年,山西省安全生产近1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特别重大事故 “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步入历史最好时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在这次改革调整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个人所表现出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与干劲。市县两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狠抓落实;有关部门及时掌握进展,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特别是几大煤炭企业集团,将这一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按照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加快推进;被整合企业顾全大局,主动配合,积极转型,谋求新的发展。

    从最初的 “不兼并重组整合行不行?只技改、不整合行不行?脚步放慢一点行不行?”这样的发问,到“如何能在这次整合中抓住先机,怎样能在煤炭产业新格局中领跑”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从为什么褒义的“乌金”总是与贬义的“黑心与愚昧”挂钩?是什么让我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又为什么每每在面对周期性萎缩时,受伤的总是我们?这样无情的现实,到向“多小散乱”说再见,向“傻大黑粗”说再见,向“矿难频发”说再见,向“资源依赖”说再见……一个崭新的煤炭强省正向我们走来。

    “煤炭资源整合这么大的事我们都做成了,还有什么事情我们做不成!”整合的成就备受瞩目,山西的变化令人惊诧,积累的经验值得铭记。

    3年前,我们用勇气和意志,智慧和信心,责任和大爱,开启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煤炭工业的改革之门。今天,我们重温这种精神,既是对煤炭资源整合这段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宏伟蓝图最好的激励。(记者 杨珏)

 
 
 相关链接
· 山西地税各项收入首破千亿 三产税收增幅高于煤炭
· 铁路部门保障煤炭运输山西中南运煤通道加紧施工
· 山西整合煤炭资源 年产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关闭
· 山西从2008年至2010年淘汰煤炭落后产能2亿多吨
· 山西煤炭产业五年“转型期”中实现“一升四降”
· 山西煤炭企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多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