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西藏壁画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班近期顺利结束。8月7日,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副主席多托,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等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本次培训是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美国凯悦基金会签署的为期五年的合作备忘录框架下,针对西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的首期培训。此项涉及外事、民族、宗教、培训、工程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励小捷局长曾亲自出席开学典礼并为培训班做了讲话;凯悦基金会主席普利兹克也曾于6月21日偕夫人在大昭寺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实习现场看望了培训师生;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对于参训学院选拔、工作协调付出了积极努力。
本次培训共历时5个月。来自西藏各地的16名学员先后参加了理论课程、实验室修复培训和拉萨大昭寺内侧转经廊北壁8平方米壁画的现状调查评估及40平方米壁画的保护修复实习。同时通过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调查评估报告编写以及论文撰写等训练方式汇编了近10万字的学习成果,使学员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壁画保护修复的认识,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西藏壁画文物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以及现实赋予自己的使命。为了严肃培训工作,加强培训质量控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每名学员都进行了严格考核。本次培训共有16名学员参加,其中15人通过考核,获得了结业证书。
本次培训是西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的开端,培养本民族的专业人员修复具有鲜明地域及民族特征、工艺与材料具有特殊性的文物,对今后开展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培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