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青海省长骆惠宁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全省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工作。
会议指出,实施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更好地统筹抓当前与谋长远、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增后劲的关键之举,对于应对宏观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和下行压力,特别是对于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壮大市场主体和优势产业集群,为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实的、科学的产业支撑。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全省重大工业技术进步的重点:一是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瞄准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尽快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和环保等产业规模,在抢占制高点和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新的增长极。二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支持特色轻纺、轻工、化工和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增强竞争能力,大力推进精益制造。三是加强节能降耗。加快推广和应用先进节能工艺,尤其要提高高载能行业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四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支持盐湖化工、光伏产业、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把谋划和实施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与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循环经济基本产业链;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新产业、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新型电子、新型合金、新型化工等高精尖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紧密结合起来,高规格、高起点提升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与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推进产业合理布局;与深化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要统筹推进特色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
会议指出,青海自然条件艰苦,2010年9月,在政府财力还不宽裕的情况下,青海省开始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推动了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为继续改善高龄老人生活和健康条件,进一步完善青海省高龄补贴制度,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会议决定将高龄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所有70岁以上高龄老人。会议批准了《关于扩大高龄补贴发放范围的请示》。
会议指出,青海省湿地总面积为全国之最,且分布最为集中。近年来,青海湿地保护事业加快发展,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成效显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议认为,湿地是构筑生态安全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关系,依法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十分必要。会议原则通过《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决定修改完善后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研究了关于申报宣明洋同志为革命烈士的请示,批准宣明洋同志为革命烈士。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