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陕西万亿公共财政资金倾情民生 加大投入保民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6日 08时11分   来源:陕西日报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近年来,陕西省财政部门全力以赴努力做好财政民生资金“加大”、“整合”、“撬动”、“严管”四篇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民生财政之路,陕西“民生财政”的特点日益凸显。

    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民生资金需求。近年来,陕西每年都确保省级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财政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到5532亿元,是“十五”的3.5倍,占财政支出的7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在陕西历史上成为空前记录。2011年陕西省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为234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1%。预计到2012年底,陕西财政民生投入累计将超过万亿元。

    加强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民生。为最大限度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陕西省各级财政部门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专项资金整合:一是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移民搬迁等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进行整合;二是通过编制民生规划进行整合;三是依托投融资平台整合。以陕南移民搬迁为例,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计划目标,10年时间据测算,仅安置房建设就需要资金688.7亿元,其中422.6亿元都需要财政负担。如果加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量将达到千亿元以上。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整合力度,对现有与移民搬迁相关的各专项资金,包括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扶贫搬迁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退耕还林以及土地整理资金等,全面进行整合,确保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2011年,已完成陕南移民搬迁3.8万户、15.2万人。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民生项目。一是以奖代补。为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省财政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对每个建成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补助1万元,目前陕西省已建成2.6万个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为缓解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省财政按减免保教费所需资金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对人均财力6万元以下的县(区)给予补助。二是担保贴息。为支持扩大就业,引导银行扩大对就业的贷款规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省财政出资1亿元,并从省级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调剂8亿元,共计9亿元,设立了省级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再担保资金,加上市县的担保资金,总量达到24亿元,担保基金放大比例由原来的3倍提高到5倍以上。2011年,由于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陕西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比2010年翻了一番,达到37.24亿元,累计贷款83.4亿元,直接扶持就业21万人,带动就业52万人。三是搭建融资平台。保障性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重大民生工程,为解决保障性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中市县资金周转问题,根据省政府决定,利用国家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各项信贷支持政策,吸引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民生工程,有效缓解了市县先期启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强化资金监管,管好用好财政民生资金。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早编民生预算,优先保证民生资金需求,并采取资金拨付直通车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实行动态监控。对省级部门涉及民生的资金做到“横向到边”,对预算下达、指标审核、资金支付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市县民生资金做到“纵向到底”,将省财政拨付到市县、乡镇、学校、农户,以及到供应商的中省补助资金纳入监控范围,实行全程监控。目前,中省义务教育、家电下乡、救灾资金、廉租房建设及各类支农惠农资金等多项中省财政补助资金均已纳入动态监控范围。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支农惠农、社保、医改资金分配等民生项目,实行张榜公布或网上公开的公示制度,防止暗箱操作。在对重点民生资金进行专项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城乡低保、就业、公共卫生、扶贫、农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等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进行及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链接
· 陕西定边:新鲜马铃薯陆续上市
· 陕西吴堡:“东桑西移”助农增收
· 陕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 陕西:“蛋奶工程”惠及220多万农村孩子
· 陕西定边:小种薯推动大产业
· 陕西成人高考25日起网上报名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