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厅园区办获悉,陕西省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50个,实现了所有涉农县区全覆盖。“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三化’同步的亮点,现代农业的亮点,农民增收的亮点。”省农业厅副厅长文引学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并把今年确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省政府成立了由主管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所有涉农部门协力推进。各市县也建立了园区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了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等办法,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2011年,省政府认定命名两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0个,今年又认定命名了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农业园区1300多个,规划总面积456万亩,完成建设面积226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西安市长安区、延安市、渭南市富平县、安康市汉滨区等4市(县、区)先后进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全省有9个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16个促进园区建设的文件。渭南市、咸阳市将园区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汉中市对省级园区建设实行市县共建机制,16个市级部门与4个省级园区所在县签订了市县共建框架协议。安康市出台园区项目资金整合方案措施,积极整合农村沼气、旱作农业、设施蔬菜等项目,支持园区产业发展,并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融资担保机制,以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目前全省有入园企业947家,吸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95家,合作社成员27万人。拉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投入54亿元用于园区建设。省级园区中企业牵头型占到62%、投资占64.5%,核心区亩均投资达到1.42万元。
入园企业普遍与农民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经营收入大幅提高,人均进园务工收入1.3万元,园区涉及村家庭经营收入贡献份额达到57.2%,人均收入较全省平均水平增长60%以上。
园区建设普遍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相衔接,具备了生产示范、加工物流、生态旅游、教育培训等功能,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效益。(记者 元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