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近年来,我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发动机由玉柴研发成功。
国内首台!玉柴在行业率先推出排放达标国Ⅰ、国Ⅱ、国Ⅲ、国Ⅳ、国Ⅴ、欧Ⅵ的发动机,均比国家法规实施计划时间提前2-7年。
2010年2月,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糖蜜专用发酵菌种通过产业化放大试验,形成一条糖蜜乙醇高效、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生产线,产酒精比原有菌种提高37%。
生物医药,鼠抗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PSA、鼠抗人糖类抗原CA-125单克隆抗体CA-125等20余个用于体外免疫诊断的单克隆抗体产品问世。
广西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稳步推进、捷报频传,得益于我区加强了在相关产业领域中的创新平台建设。2008年,我区首家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准建设,这是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之后,玉柴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国家工程实验室、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蔗育种与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能源酶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等也相继落户我区。
这些高水平创新平台的建设,使我区在相关产业领域的科研开发实力大增。例如,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57项,取得的科研成果达23项,获得新品种13个,获得新的高效微生物菌株27株;获得省级奖励10项;申请国家专利45项,其中获得授权19项。一些项目建设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科技、经济和环境效益。
同时,我区还重点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开展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全区建设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6家。
此外,我区全面启动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在食品、汽车、石化等14个千亿元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10个新兴产业中建设23个产业研发中心,使新兴产业逐渐培育壮大。
为了营造自主创新大环境,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3个配套文件,建立了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制度,使我区在加快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的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加大合作交流力度。2011年,我区先后与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资金,拓宽了科技合作渠道。
目前,我区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开发的一批关键技术,已开始为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发挥作用并取得较好成效。其中,在特色生物能源方面,加大了生物乙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工作,研究和开发了以木薯、糖蜜为原料的发酵专用高效菌种,构建了糖蜜专用酵母菌种、木薯高酒度发酵菌种、耐高温酸性淀粉酶、酸性糖化酶等,并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产权。
在生物质综合利用方面,生物转化木薯淀粉生产1,3-丙二醇、木薯淀粉为原料的L-乳酸技术开发、糖选择性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关键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在生物医药方面,已经研制出鼠抗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PSA、鼠抗人糖类抗原CA-125单克隆抗体CA-125等20余个用于体外免疫诊断的单克隆抗体产品,并且已经建立ELSA(酶联免疫吸附法)、金标记快速检测法、酶标记化学发光法、透射与散射免疫比浊法、Western蛋白免疫杂交法等体外免疫检测方法。(记者 陈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