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日前宣布,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并组织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连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已经跻身世界级大矿行列。
大营地区铀矿勘查的重大突破,得益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煤铀兼探”的勘查思路创新,即根据区域矿产分布规律,进行勘查技术优化组合,在开展煤炭勘查的同时,利用煤炭钻孔同步进行放射性测井和编录,探索砂岩型铀矿存在的可能性。在发现并圈定一系列重大铀矿找矿靶区后,果断决策开展铀矿勘查会战。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了分别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和地勘局的4支勘查队伍、28台钻机、500余名勘查技术和施工人员,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苦战300天,一举实现大营铀矿勘查的快速重大突破。
“煤铀兼探”的找矿新思路实现了一矿变双矿的创举。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在该地区既勘查评价了一处资源量达510亿吨的超大型煤矿,又发现了一处超大型铀矿。不仅节省了大量铀矿前期找矿投资,同时也缩短了四至五年的铀矿勘查周期,预计开发利用后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在国土资源部的积极推动下,“煤铀兼探”思路正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新的铀矿找矿成果不断涌现,促成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格局的转变,为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大营铀矿勘查重大突破是我国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以来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一次具有宏观影响的重大找矿成果,对立足国内提高核电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土资源部部长:将进一步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
新华社天津11月4日电(记者胡俊超、张泽伟)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4日在天津表示,今年以来,全国新发现和评价了一批亿吨级大油田和超千亿立方米的气田,页岩气开发、深水油气勘探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新疆、内蒙古、青海、江西、四川、贵州等地新形成一批煤炭、铀、铜、铝、镍、钨、铁、铝土等矿产资源基地,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徐绍史是在出席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幕式时作上述表示的。详细阅读>>>
国土资源部: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10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就有关推广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主要内容为:一是突出重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首先,抓好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作,重点推广高含水、低渗透、稠油等主要类型油田和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高效开发技术;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和充填开采、煤炭干选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金属矿产充填开采、矿石超细碎、大型浮选等高效采选及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非金属溶浸采矿、充填采矿等高效开采技术。第二,建立健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状况,分批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适时进行修订,发挥导向示范作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区域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第三,加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工作的监管。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