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天气
1. 大风降温预报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1~23日,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内蒙古、东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华南西北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8℃,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并伴有4~6级偏北风。

2. 江南华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
21~22日,江南大部、华南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江西东部、福建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
二、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21日08时至22日08时,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青海北部、甘肃、宁夏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有小雪,局地中雪;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西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内蒙古、华北西部等地有4~6级风。南疆盆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22日08时至23日08时,甘肃大部、青海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阵雪,其中吉林东部的局部有大雪;江汉、黄淮、江淮、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福建中西部、江西东部、广东北部等地有大雨,福建西部局部有暴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等地有4~6级风;渤海、黄海大部有6~7级、阵风8~9级的偏北风,东海北部有5~6级旋转风转6~7级、阵风8~9级的偏北风。

23日08时至24日08时,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北部、川西高原北部有小到中雪;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台湾西北部局地有大到暴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有6~7级、阵风8~9级的偏北风,东海南部、台湾海峡有6~7级、阵风8~9级的东北风,南海东北部将有5~6级增大到6~7级的东北风。

【雨中行车安全提示】
遇积水减速慢行 注意观察后方来车
对于通过积水时要小心谨慎,车友一般都会注意。如涉水深度超过前进气孔时,建议不要再冒险行驶。因为不同车辆进气孔位置不尽相同,所以车主要对自己驾驶车辆进气孔的位置有所了解。
遇水换低挡低速行驶,可以挂一挡,稳住油门,一气通过,最好不要在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防止操作失误导致车辆熄火、发动机损坏。而一旦熄火,千万不要尝试再打火启动。平时大家只注意遇水减速,但是可能会忘记观察后方来车,尤其是雨天视线不好,道路光滑,减速时,要考虑到后车的安全刹车距离,避免急刹车带来事故。
车陷泥坑如何自救
下雨天一旦车轮陷入积水,可以挂上一挡或倒挡,试探性地缓踩油门,当汽车能前行或者后退时,要保持加速踏板位置不变,低速开出泥泞路段。如果汽车无法前后移动,可以在驱动轮前后垫石块、砖头、木板或树枝等,以增加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使汽车平稳开出泥坑。
经常检查前风挡和轮胎
定期检查前风挡处的防水槽排水是否通畅,避免雨天积水造成发动机进水,防止车载电脑短路。因为部分车型的行车电脑就在防水槽下方。雨刷扫过前风挡局部留下水膜、高速行驶时雨刷向上浮起都是其效果减退的信号,应该及时更换。雨刷建议每年更换一次。
除了雨刷,在雨中行车,轮胎的质量也直接事关安全。轮胎磨损过度,容易在胎面和水面间形成水膜,造成汽车跑偏、甩尾和制动距离加长。轮胎上的纹理不仅增强了其抓地的能力,也具用排水的作用,所以,定期更换轮胎事关重大,无论在干燥路面还是湿滑路面。(河北公安交管网)
【气象科普:冷空气及影响】
冷空气定义及强度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位于低温区的空气称为冷空气。遥远的北冰洋、严寒的西伯利亚是冷空气的发源地。
冷气团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冷空气的影响
冷空气入侵的主要影响是带来降温和大风,有时也会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这是冷、暖空气交汇作用的结果。当暖湿空气的条件不好、环流条件不利时,冷空气入侵也不一定会带来降水天气,因此,并不是冷空气愈强,所产生的雨雪天气也愈强。
冷空气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强冷空气能使空气中湿度显著降低,鼻咽粘膜因此而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的皱裂,感冒病毒便可乘虚而入。与此同时,由于气温的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温度可降至32℃左右,这样的温度正适合粘膜裂口内的病毒生长繁殖。再加上呼吸道受强冷空气刺激,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使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应减少,这就更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二是强冷空气袭击前后的2-3天内,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骤然下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难以适应,如果不及时添衣服保暖,就特别容易受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给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入侵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由于气温下降,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少,气管排泄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上的细菌容易向下蔓延,使慢性气管炎病多发或加重;肺炎虽是由病菌引起的传染病,但它的发生、恶化也与冷空气活动有关。
强冷空气通过当地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增加。婴幼儿由于肺功能不强或不健全,当天气突变时,务必防御感染肺炎的危险;结核病患者也易在冷空气通过之前15-20小时,到冷空气过后7小时之间病情加重。
冷空气对农业的影响
冷空气来袭,要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减轻大风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各地需做好温室大棚的防风加固工作;华北、黄淮、江淮等地要防范低温霜冻、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危害;新疆等地要抓紧时间抢收棉花,内蒙古等牧区要做好牲畜的防风防寒工作。
大棚设施、牧区放牧或转场、交通运输等要做好防风或防雨(雪)工作,已成熟还未收获的农作物、水果等应抢晴或严霜前及时收获(采摘),防范露地和大棚蔬菜、瓜果等遭受低温、霜雪危害。东北等地区应充分利用农田封冻前的有利时机,抓紧深松整地,为明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冬麦区已播种、出苗(局部已分蘖)的冬小麦应根据雨情、墒情、苗情等,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苗。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等地的局部地区还未播种冬小麦的地块应抓紧腾茬、整地,施足底肥,抢墒或造墒及时播种,以确保冬前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