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记者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获悉,今年10月启动的地面观测资料数据流传输软件开发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数据上行传输软件的开发部分,并于日前开始在地面观测自动化试点省份进行试点工作。
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和试点工作要求,今年将在江苏、北京、上海等8个省(直辖市)开展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综合试点,实现试点站观测资料数据流传输是试点工作任务之一。地面观测资料数据流传输基于省级和国家级通信系统的消息传输系统实现,由测站数据流传输软件、数据流传输服务软件、数据流传输客户端软件组成,分为测站、省、国家三级部署,纵向实现观测数据测站、省级、国家级间基于消息的上行汇集、下行传输,横向在国家级、在省级提供观测资料的接收、分发服务,以及新Z文件和状态信息文件等现有业务文件输出。其中,实现测站数据、省级产品的上行传输是地面观测自动化试点第一阶段的任务。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信台台长李湘表示,为了按进度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技术人员在开发调试软件、编制软件部署和维护说明文档过程中,多次赴北京南郊观象台进行观测系统联调。11月15日,技术人员完成了测站软件、省级软件在南郊观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局的部署,实现了南郊观象台观测数据流自测站、经省气象局到国家局的上行传输。11月18日至22日数据流传输软件在上海、安徽、江苏、浙江、重庆等省(直辖市)气象局部署完成,实现了上海宝山站相关省市自动化试点测站观测数据流经省气象局到中国气象局的上行传输。目前,安徽、江苏、重庆、浙江、湖北等试点省(直辖市)气象局的部署工作也已启动。
下一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信台将在推进和完成地面观测自动化试点省软件部署和试运行的同时,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数据流传输软件,并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观测业务平台控制数据流下行传输功能的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