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122”——这个在近十几年承担着道路交通事故报警职责的特殊数字,再次被赋予一个全新的意义。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将12月2日确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着重考虑到冬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期的因素,因此发动全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马路杀手”。
天气,尤其是不利的天气条件,恰是不可忽视的“马路杀手”之一。天气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气象部门如何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多的“锦囊妙计”?记者通过采访中国气象局和交通运输部有关人员,为大家揭开了交通气象的神秘面纱。
在影响公路路网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中,恶劣天气条件约占45%
当汽车、火车、飞机取代了古代的车、马、轿,交通运输对气象条件的依赖度更加明显。
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环境不断变化,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象灾害造成的各种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统计资料显示,恶劣天气条件是影响公路路网安全运行的首要因素,影响比例达45%。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田华告诉记者,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天气因素主要有暴雪、大雾、低温雨雪冰冻、大风、台风等,威胁航海交通安全的主要是海雾和大风,而航空运输的主要“天敌”则有晴空颠簸、低空风切变以及下击暴流。
交通运输部有关专家介绍说,研究证明,转折性极端天气的陆地交通事故比晴好天气的交通事故多且严重,转折性极端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严重存在着必然性,晴好天气若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则存在着偶然性和人为失误。
气象服务,为百姓安全出行撑起“晴雨伞”
灾害性、极端性天气作为空气中的“隐形杀手”,越来越频繁地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也对交通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气象部门与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联动,共同发布公路交通预报和提示信息,制定交通气象行业标准,加强交通运输高影响天气预警技术研究,通过细致、周到的交通气象服务为百姓安全出行撑起了“晴雨伞”。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专业服务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自2005年、2006年中国气象局与交通部先后签署《共同开展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备忘录》、《关于共同做好海上搜救气象服务的协议》以来,两部门不断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预警应急联动,深化交通气象合作,大力推进了公路、海(水)上交通安全气象保障能力的建设。双方以雾、雪、雨、风等影响交通畅通的主要恶劣天气为重点,逐步开展全国高速公路和国道、近海和海上及内河湖泊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增加交流互访和信息共享,强化了重大活动、突发事件与重要节假日保障的联动联防。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气象局与交通、海事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28个省(区、市)气象局与交通、海事、公安等部门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其中辽宁等12个省(区、市)气象与交通运输部门还联合开展了应急演练。此外,气象、交通运输两部门还进一步强化了科技联合攻关和标准规范制定,共同编制的《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技术要求》即将印发,“交通运输高影响天气预警技术研究”、“内河水上交通低能见度监测与分级预警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合作,为交通畅通提供天气“指示牌”
“我们每日18时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及时获知公路交通气象预报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田华告诉记者。
在“五一”、“十一”和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气象部门还与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会商,共同推出节假日公路交通预报,指导服务公众外出旅行。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气象部门向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及时、滚动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为指导各地保障运输安全提供了有益参考。
“气象部门为公路交通部门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日常业务上,两部门联合深入开展日常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及时发布公路交通气象预警,受到公众高度认可。”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管理处廖文洲说,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展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和气象灾害预警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为双方的沟通交流与深化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推动了交通、气象业务的发展。
当前,交通安全对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专业服务处工作人员说,近期,公安、交通运输和气象三部门将联合针对今冬明春交通气象灾害防范作出重点部署。今后,气象部门还将继续深化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联合开发研制并提供更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提高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交通安全顺畅运行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保障。


12月1日,银川市交警支队民警在影院向车主介绍违反交规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当日,在“全国交通安全日”即将到来之际,宁夏银川市交警部门联合中国移动公司12580交通信息平台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进影院活动,组织300多名车主在免费观影前观看因违反交通信号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宣传片,并由民警现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倡导车主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行车。2012年12月2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中国气象局交通运输部合作共推交通气象防灾减灾
10月26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应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邀请,率队赴交通运输部座谈。双方总结合作成果经验,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推交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福祉。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副局长宇如聪,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组长、局党组成员刘实,副局长于新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冯正霖、徐祖远、李建波、何建中出席座谈。
郑国光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气象与交通运输合作取得的成效。他说,自2005年7月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增加交流互访,加强信息共享,强化重大活动、突发事件与重要节日的应急联动;完善协调机制,推动部门合作纵深至基层;加强科技攻关,强化有关标准规范的制订,无论是在海上交通还是公路交通等方面都深化了合作力度、扩大了合作领域、提升了合作效益。双方合作对于强化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特别是建立海上气象观测系统和强化公路精细化预报预警等工作,发挥了促进作用。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