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听取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汇报时要求,加强支持、深化改革,着力提升科技支撑业务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出席汇报会。
郑国光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公益性事业,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特别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软实力,重在提高科技支撑业务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提高对灾害天气的科学认识和监测预报能力,是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在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都要求我们立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全局谋划推动气象科研工作。
郑国光强调,在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气象局党组将会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推动气科院改革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支撑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气象部门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而建立,其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这一公共气象服务首要任务提供重要支撑。实验室要以评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出成果、出人才的灾害天气研究国家基地,促进学科发展,为提高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测能力和国家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宇如聪表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有针对性地把不足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要以成果集成和队伍建设为重心,以强化观测资料运用为内容,开展创新研究,力争在科学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扎实推进实验室改革,迎接新一轮的评估。
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主要负责人和气科院领导班子参加汇报会,围绕实验室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