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城乡一体化发展——苏州市夯实现代化桩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28日 09时40分   来源:新华日报

    “苏州已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医疗保险待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专家组在苏州调研后,对苏州社会保障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而此前,苏州已经实现城乡低保全面并轨。“三大保障”并轨,意味着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旨归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苏州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苏州的改革实践和新鲜经验备受关注。如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今年9月,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苏州进行专题调研时说,苏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苏州必须走在全省“第二个率先”的最前沿,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当好先行军。他希望苏州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五大改革”推进“三大并轨”

    “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苏州深化和突破‘五大改革’,努力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一体化新格局,并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基本实现现代化。”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苏州,这也是未来实现更好发展的“桩基工程”。

    “三大并轨”对于普通百姓究竟意味着什么?太仓市双凤镇勤力村姚宝林在得到政府补贴的21410元后,又一次性缴费17518元,把自己的养老保险从“农保”转为“城保”,如今每个月能领取515元养老金,比以前多300多元。老人说,“日子好过多了。”

    为了让姚宝林们每月多拿这300多元,最近几年间,太仓财政共投入数亿元,全面完成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并轨”。正是在政府的大手笔投入之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苏州基本建成,苏州因此成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典型示范区”。

    苏州市人社局长王庆华介绍,苏州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已达69.5%,普惠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向纵深推进。

    “三大合作”成增收“取款机”

    “今年分红可能会更多一些。”吴中区木渎镇香溪社区农民尤金福说,凭借村里分配的2.75股社区资产股份和2.5股物业股份,他去年一共领取了2.8万元红利,这主要来自于村集体所建厂房的租金收入。依靠社区资产股份和物业股份两个合作社的年终分红,尤家收入不断提高,合作社成了他和乡亲们的增收“取款机”。

    “破除‘二元坚冰’,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们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改革思路,大力发展农村‘三大合作’,使之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的重要途径。”苏州市委农办主任顾杰介绍,农民以固定资产或资金入股,通过资本纽带,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经营分红,形成了集体经济与广大农民持续共享增值收益的长效机制。

    如今,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富民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遍布苏州城乡,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村村有物业、年年有分红”,持股农户占总数的96%。

    “国家提出收入倍增,农民靠什么实现?我们认为还是要靠合作经济,但合作经济要从过去单一的‘出租经济’向多元经营转型。”吴中区湖桥村党委书记徐顺兴介绍,靠物业经济起家的湖桥村,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把旗下三大合作社整合组建成全国首家“农民集团”湖桥集团,总注册资本5600万元,实现了资金统一运作,引来高科技农业项目,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新跨越,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00元。

    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组建合作联社、集团公司97家。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2万元大关,其中财产投资性收入比重提高到38.2%;农村集体资产突破1200亿元,村均收入58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4.2%和15%。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1以内,继续领先全国。

    “4个96%”折射新型城乡关系

    走进张家港永联村,但见数十幢高层公寓楼鳞次栉比,步行街、亲水走廊、喷泉、水幕电影等应有尽有,徜徉在这个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农民集中居住区,仿佛置身现代都市。

    “我们2005年底投资15亿元开始建设永联小镇,如今3000多户村民在这里集中居住。”村党委书记吴栋材说,永联已经实现了96%的村民城镇化集中居住,96%的土地集中流转,96%的劳动力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96%的农民享受到比城里人优越的福利和社保。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城市向乡村让渡利益,而是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蒋宏坤说,苏州在积极推进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保障和住房,实现农民“换股、换保、换房”进城,通过这一系列新的制度设计,加快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使城乡发展空间得到了新的拓展。如今,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比例达90%,农民集中居住率达48%,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88%。

    依托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苏州构建了一个以“四个百万亩”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体系:即建设100万亩优质粮油、100万亩高效园艺、100万亩生态林地和100万亩特色水产。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84.1分,位列全省之首。(记者 李仲勋 高坡)

 
 
 相关链接
· 湖北省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网点已开始正式运行
· 统计局:我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进正式实施阶段
· 统计局:国家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12月1日实施
· 王安顺主持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商议政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