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促进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云南省内外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围绕“持续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美丽云南”这一主题,共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大计。
会议由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会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民间环保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2008年1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视察云南时对云南省提出“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殷切希望。几年来,云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云南率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大工程
云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建华介绍,早在2007年,云南就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开展了环境法治、环境治理、环境阳光、生态保护、绿色创建、绿色传播、节能降耗七大行动。
王建华说,“十一五”以来,云南省坚持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依法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有效提升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十一五”在云南省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增加2.3倍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据介绍,2008年以来,云南省持续开展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大工程,包括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成立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并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普达措国家公园,并成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
“森林云南”建设将使城市绿化率超40%
云南天然湖泊众多,王建华介绍,为了保护好这些“高原明珠”,云南省确定了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措施”。按照“一湖一策”的治理原则,开展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工作。目前,云南省近70%的湖泊(水库)水质好于Ш类水质标准。
“森林云南”建设也是云南省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王建华称,云南省持续开展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营造林建设、集体林权改革、中低产林地改造等一系列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左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超过40%。
此外,云南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碳发展试点,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模式。
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认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云南的自然保护极为重要,任务极其繁重,但2009年云南就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并提出了“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方针,同年就制定了到2020年的规划,包括十大工程23项考核指标。“七彩云南行动起步更早一些,对一个经济相对并不太发达的省份,这样提,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说明省委省政府站得高、看得远,是负责任的。”王玉庆说。
王玉庆说,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使当地老百姓致富,关键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他建议开发利用无公害的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使其规模化、产业化,要特别重视科技的作用,引进人才、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另一方面,云南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相当多,有些面积也很大,要有经费保障,要有人管,有研究项目作为基础,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