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构建"产学研"培养模式打破文化教育条块分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17日 09时00分   来源:文汇报

    如果没有“文教结合工程”,上海可能会失去这些精彩:京剧《大唐贵妃》、折子戏《雁荡山》、青春版昆剧《拜月亭》、京昆合演《白蛇传》、“管弦·画意——交响动画音乐会”、“未来指挥家系列音乐会”……

    “文教结合工程”是申城为培养文化人才做出的有益探索。它打破了以往文化、教育的条块分割,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不拘一格降人才。自2005年底启动以来,该工程通过创建培养高端人才实践基地、开办紧缺人才培训班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文教联手“孵化”了一批批艺术人才。

    给学生提供走向正规舞台的机会

    舞台艺术界有句俗话,叫“戏饱人”。然而,长久以来,戏校毕业的学生进入专业院团后,常得坐上几年冷板。矛盾来自文化与教育的“脱节”:戏校学生上戏台演出的机会很少,进了院团很难马上粉墨登场。

    如何补缺?“文教结合工程”当起红娘,让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联姻”。“上海音乐学院—大剧院艺术中心实践基地”和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便是为培养艺术后生搭建的两大平台。

    去年12月18日,当吴京潮、李昂、郭子照、张金鸽等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的“90后”青年学子,从容登上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泰然自若地演唱起中外经典歌剧片段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场“期望——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专场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学院—大剧院艺术中心实践基地”为学子们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之一。据统计,2012年,通过“未来指挥家系列音乐会”、“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等演出,该基地完成了35个艺术实践项目,使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民乐系、声歌系、指挥系、作曲系、音乐戏剧系等院系的学生得到了在文化广场、上海音乐厅等舞台展示才华的机会。

    由上海戏剧学院成立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是“文教结合工程”为培养青年优秀京昆人才搭建的又一个平台。该团是全国最早的一个由学校创办的京剧院团,它将艺术教育和舞台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三年整体学习、实践、演出计划,通过请名师、排名剧和日常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因材施教,形成京昆拔尖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自2006年建团以来,它已为上海的京、昆院团输送了包括田慧、高红梅、陈圣杰、杨亚男、董洪松、郝帅、翁佳慧、蓝天、杨扬等在内的一批具有相当潜力的青年才俊。

    委托院校办班,培养紧缺文艺人才

    在培养艺术院团紧缺人才方面,“文教结合工程”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对于麒派的戏迷来说,2012年2月18日至21日的四个晚上是难以忘怀的。连续四天,上海逸夫舞台上演了《四进士》、《乌龙院》、《清风亭》、《楚汉相争》四台麒派经典大戏,让戏迷直呼过瘾。而带来精彩表演的4位主演都是“文教结合工程”推出的“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的学员。

    周信芳开创的麒派是上海京剧的一面旗帜,但由于麒派艺术对演员条件要求极高,难度又极大,传承者一直较少,近年来更是断档。针对这一情况,“文教结合工程”迅速做出反应。2008年12月,由“文教结合工程”推进办公室牵头,上海京剧院、上戏戏曲学院及附属戏曲学校、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在沪开班。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从全国聘请的10位资深教师向来自上海、吉林、福建、天津、北京、云南、河北的20名学员传授了5出大戏和11出折子戏,并举行了汇报演出,一批麒派新人也由此进入了观众的视野。此后,文教结合工程推进办公室又趁热打铁推出“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用五年时间对已参加过的学员中较有希望者进行强化培训,以期从中发掘“小周信芳”、“小陈少云”。

    注意到当前戏曲作曲、技导、舞美技工等多个艺术门类人才的紧缺,“文教结合工程”还有针对性地开办了“戏剧、影视高级编剧进修班”、“戏曲音乐作曲进修班”、“戏曲技术导演高级研修班”、“戏曲舞台技工班”等十几个研修班,有效改善了原有的严峻局面。(记者 李婷)

 
 
 相关链接
· 上海进城务工家庭欢迎异地高考方案 推进教育公平
· 上海首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揭牌
·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 将成为中美教育合作的“试验田”
·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 将成中美教育合作“试验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