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各地会因地制宜地出台13份地方版“一号文件”。岁末年初,晒一晒这些“一号文件”的落实情况,惠民、务实、创新之风扑面而来。
惠民,全面小康不能有掉队者
翻看13个省辖市2012年的“一号文件”,有一个共同点:目光锁定在“全面小康”。
1月10日,无锡市慈善总会举行春节慰问慈善款物发放仪式,总价值1600余万元的慰问金和救助物资陆续发放,共惠及10万余名困难群众。
2012年,无锡市“一号文件”关注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等11项内容。无锡市长朱克江说,该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将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了当年12件5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位淮安人掉队。”2012年,淮安市“一号文件”瞄准民生问题,投入31.4亿元办民生实事。在“一号文件”指引下,该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超市正式运营,做饭、理发、家庭病床等助老服务送到了家门口。“只要一个电话,立马有人上门帮忙。”在淮安市富春花园,退休在家的廉大爷说。
2012年,南京市连续第3年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民生“十大体系”建设,全面构建通向“幸福都市”之路。当年11月16日,南京市宣布,全市51.28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了被征地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这一惠民新政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一次性货币补偿为终身补偿的政策,使得被征地人员全面享受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城镇社会保险。
连云港市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九连增”的背后,是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推进。该市2012年“一号文件”关注的就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委书记李强说,“连云港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360万。没有农村的发展,不可能完成全市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务实,要的是不含水分的进度
“每个月通报一次进度,每个季度都有督查,这样一来,每一项工作的进度都是经过认真核实的,而不是按序时进度‘估算’出来的。”泰州市纪委执法监察室副主任王德太介绍。该市专门成立了效能办,通过工作考核、公众评议和督促检查等方法,对市级机关部门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
采访中,好几个市的领导向记者表达了与此相同的意思。常州市“一号文件”关注的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之外,另设一项评判指标,反映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认可程度,确定目标值为70%以上。
南通市“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构建民生幸福城市。市长张国华介绍,2012年,该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民生比重达到55.6%,10件4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仅老小区就改造了27个,一个崇川区就实施了6个老小区26个车库共24268.7平方米9421个非机动车位的建设。
创新,让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省政府去年1月分解下达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泰州市接到的任务是,新建保障房数量18930套,比2011年多了6430套。该市去年“一号文件”改善民生10件实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住房保障。
截至2012年7月底,泰州市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究其原因,就在于该市大胆推行制度创新。泰州市住建局局长陈松林说,我们公租房房源,是通过集中新建、配建、改建、购买、现有房源转换等5种方式筹集的。市里还规定,凡在市区范围内投资开建的普通商住房、限价房、经适房等项目,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都应该按2%的比例配建公租房,此举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一个个创新之举,让“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宿迁市去年建成各类农产品市场298个,全市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超过4亿元;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设立直销店83家,年销售额达7亿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