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2月21日到2013年1月17日,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经历了不同寻常的330天。
在这330天里,这个贫困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月17日中午12时许,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再次来到石阳村。
“一下雨都是泥”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水泥路,而且几乎连通了家家户户。路旁的太阳能路灯,实用又时尚。
那条把村落与田地分隔两边的蜿蜒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新桥,大伙儿不用再趟着河水去耕作,这曾是全村人的愿望。
水渠和管道在阡陌间交织,等待春天来时,给田地里还未长成的苹果树送水。8座标准化养牛温棚,给村里平添了许多现代感。“企业+农户”的模式,使得村里养牛的规模和效益提升。在外打工8年的郜军珠回来了,他一个人就养了50头牛,比过去全村养的都多。
郑国忠是刘伟平的联系户。拿到贷款后,他养了8头牛,老两口悉心喂养,春节前就可以给公司收购。从老郑脸上的笑容看,收入肯定可观。
郑和平脑子好使。在双联行动中,他贷款5万元,带着村里一些人去外地揽活,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也挣钱了。他说有信心越做越好,浑身散发出的那股劲,和第一次见时完全两样。
郑邦安和儿子郑志祥的养鸡场从500只发展到1500只,规模扩大到三倍,收入自然是高了,但郑邦安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刘伟平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他说是2岁的孙子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儿子带着孙子四处求医。刘伟平听后立即给郑邦安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并叮嘱他让孙子到兰州来看病,到时候会联系专家为孩子治疗。
一路走,一路看,除了郑邦安孙子的病情让人揪心外,所到之处,变化很大,令人欣喜。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300多元增加到2900多元。因为双联行动,石阳村焕发出鼓舞人心的蓬勃朝气。
和村民代表们一起围坐在村委会会议室,刘伟平说:“这次来有两个目的,一是看变化,二是听建议。现在请大家议论议论。”
“自从双联以来,我们石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支书郜志俊第一个说。
“我并不这么看。”刘伟平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石阳村确实有了许多改变,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刘伟平说,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光看马路、看房子,而是人的改变。如果每个人树起脱贫致富的志气,坚定致富的信念,增强致富的本领,石阳村的未来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大家还不能满足。
刘伟平说,“双联”重在造血,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还要靠乡亲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增强致富能力,拓宽增收渠道,亲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刘伟平说,当前,要充分利用冬闲时节,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给大家讲致富经验,调动大家的致富积极性,先富带后富。要听取村民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要切实抓好义务教育,确保孩子们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
“这些建议都很好,现在政策有了,各方面的支持也有了,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了。我们一定会把石阳村建设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郜志俊说。
对于大家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刘伟平一一作了回答和安排,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及时进行协调。
刘伟平还走访慰问了两户贫困群众,希望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脱贫致富。
石阳村,已经经历了一个充满兴奋、喜悦、干劲、希望的330天,而未来还有更多的像这样的330天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