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腐败案件呈易发高发的严峻态势,我们要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让全系统进一步警醒起来。”2010年3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徐绍史部长语句铿锵,振聋发聩。
2010年8月起,一场反腐飓风行动,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内自上而下雷霆来袭。那就是以“着力整治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为主题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
反腐利剑扬眉出鞘,铁面无私斩向系统内腐败毒瘤。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却同样惨烈的战斗,这是一场需要巨大勇气和智慧的自我革新……
抓队伍、控权力、建市场——反腐倡廉“三板斧”所向披靡
来自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数据:2011年,全系统被处理违纪违法人数390人,同比下降44%;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行风政风评议名次上升的占83.3%。2012年全系统被查处违纪违法人数继续呈下降态势,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行风政风评议名次总体靠前。一升一降,生动诠释了“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带来的变化。
在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行政管理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这一场“翻身仗”赢来绝非易事。“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喊出了部党组的痛彻决心和勇气,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战果,靠的是抓队伍、控权力、建市场——三板反腐倡廉“利斧”。
面对更为艰巨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肩负着保障发展、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维护群众权益重要使命的国土资源人,“打铁更须自身硬”。两年来,为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高素质队伍,部党组从自身做起,深入开展以“四查找四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纯洁性教育、廉洁从政教育集中整训,推出“国土资源廉政警言佳句大赛”等廉政文化建设项目,大力宣扬韦寿增、浙江七队等先进典型,在全系统营造出崇廉、思廉、尚廉、践廉的正气氛围,不断增强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两年来,部党组重点抓住土地和矿业权审核审批、出让等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开展清权确权,梳理工作流程,排查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构建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减少了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廉政风险点大排查,全系统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3664个,在此基础上建立权力运行内控机制。针对核心业务、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全面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提出了土地和矿业权审核审批、出让、规划和计划、大额资金和项目管理、国土资源执法、干部选拔任用等6个方面33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内容,建立了全面覆盖、分级管理、责任明确的廉政风险防控六大机制,最大限度消除导致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的因素和条件,把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是廉政净土。两年来,部党组从着力解决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多措并举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全面清理检查土地招拍挂和矿业权审批出让制度执行情况。各地共清理检查土地198473宗,查找并整改突出问题958个;清理检查探矿权采矿权120782个,查找并整改突出问题988个。会同监察部联合开展了严肃查处“未报即用”违法用地专项行动,清查土地“未报即用”3.6万宗,涉及土地面积61万亩,其中耕地27万亩。二是大力推进土地和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和监管。全国已建成土地出让网上交易系统126个(省级9个、地市级117个),在建113个(省级7个、地市级106个);建成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系统73个(省级10个、地市级63个),在建88个(省级10个、地市级78个)。31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矿业权有形市场。三是加强土地储备机构管理,实行管办分离。去年以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全部完成与其下设或挂靠的从事土地开发相关业务的机构彻底脱钩任务。
此外,配合“两整治一改革”行动,强化例行督察和执法监察,对全国141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例行督察,督促地方政府整改问题2.89万个,推动解决了一批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循规律、搭平台、拓格局——专项行动“经验篇”引人深思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生命线。那么,国土资源反腐倡廉工作是否有规律可循?两年来,“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通过真刀真枪的实干,总结出三条核心规律经验,耐人深思。
一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开拓全新的工作格局。每月雷打不动专题听取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是部党组在“两整治一改革”行动期间的自选规定动作。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源自部党组深刻的危机意识——对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来说,党风廉政建设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对全局工作具有决定影响。影响全局的工作要从全局做起。“两整治一改革”中,部党组提出抓机关带系统、以系统促领域,形成有效传导力,也形成了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二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国土资源业务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业务工作部署到哪里,反腐倡廉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业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交汇在业务工作中最薄弱环节和权力集中的部位。在“两整治一改革”中,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考核同行,责任同担、奖惩同施。通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阳光行政”,大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推动网上交易和监管等,反腐倡廉工作和业务工作交融互动、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虚到实找到了着力点,收到了实成效。
三是坚持把权力监督的薄弱环节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区位,形成顺畅的工作路径。“两整治一改革”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把违规违法审批土地和矿业权、违规发包项目和拨付资金等腐败易发多发的十个环节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在制度建设、行政职能、内部管理等方面作系统梳理,查找权力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制度创新和源头防腐,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科技防腐”成为最炫亮点。通过健全完善集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变化信息、土地利用现状于一体的全国土地利用“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电子信息监管平台,大力推行土地和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和监管,实行土地出让合同、矿业权统一配号和行政审批网上运行,减少人为因素,有效规范自由裁量权。在加强制度建设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阻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提高了监管效能。
高起点、严要求、重责任——廉政建设“新战斗”未有穷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贯穿于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资源的稀缺性和供需基本矛盾,决定了国土资源领域是反腐倡廉重点领域的阶段性特征。站在新起点,面对严要求,头脑更要清醒:这场廉政战斗正未有穷期。
涉地涉矿领域仍是反腐重点,基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还须加力,科技手段防腐还须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待进一步规范……面对诸多现实难题,如何求解?在部“两整治一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部党组提交的总结报告中,我们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入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国土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耕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资源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违法违规用地用矿案件呈现易发多发态势;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征地制度和矿业权审批制度等改革不到位;不少地方依靠“投资拉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尚处在转变过程中,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约束趋紧。国土资源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执行资源管理政策上,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这更需要以改革创新的干劲、廉洁自律的意识和“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精神,用严格的政治纪律作保障,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发挥国土资源部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队伍执行力和公信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确保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实到位。
——坚持抓机关带系统、以系统促领域,以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国土资源工作涉及面广、关联度高、运行庞杂。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建设,迫切需要形成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强大合力,特别需要健全和完善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共同责任机制。推进把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纳入各地党委、政府建设总体布局,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深度融合、整体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划分清晰、任务分工具体、工作要求明确、保障措施有力。
——坚持源头防范,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破解反腐倡廉建设难点。
从以往的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看,改革不到位、监管没跟上的领域往往是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面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国土资源法制体制机制创新,以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
新形势下,要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要加快制度建设和制度供给,发挥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保障作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顶层设计,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系统性。要强化“制度+科技”的支撑作用,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权力依法、公开、透明运行。要强化基层教育和监管,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基础,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