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由外交部网站和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8家主要新闻网站联合主办的“外交·大家谈”网络访谈节目。
今天做客我们光明网演播室的嘉宾是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陈旭。陈司长主要会围绕“参与多边事务,促进国际合作”这一话题与网友展开讨论。
陈司长,您好,欢迎您的到来。首先,跟我们光明网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陈旭做客光明网
【陈旭】谢谢主持人,光明网网友大家下午好!元宵节刚过,首先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首先感谢光明网安排此次访谈活动,我个人也有一个期待,期待从事这样的活动增进大家对于中国多边外交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同大家的互动和交流,能够得到启发,这样以便做好多边外交的工作,很期待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光明网】外交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披着神秘的面纱,这次外交官在网上和网民进行交流,网民提了很多问题,希望陈司长能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网友叫动静皆观提问,“外交上的事不是国际上的事吗?国际司主要的国际的事是什么和其他的地区司有什么不同?”
【陈旭】感谢网友的提问,实际上我刚参加外交工作的时候也有同样的疑问,因为都是对外的工作,都是国际上的事,为什么除了各个地区司之外还有国际司,国际司是国际组织和会议司,外交部地区司负责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区域组织双边的角度,处理和这些国家和组织的关系,就是说的双边外交。
【陈旭】国际司主要负责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工作,负责处理全球性的事务或者说跨洲的事务,也叫多边外交。当前的趋势或者形势特点就是多边外交和双边外交互相交织的一面不断发展,很多双边交往当中涉及到多边问题,多边平台也为双边交往提供了很多机会。随着形势发展和多边外交的需要,国际司主管业务不断调整和拓展,现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多边的政治安全事务,比如安理会对地区热点的审议,二是多边机构的改革,怎么样通过改革和调整提高多边机构的效率,更好履行职责,更好应对挑战,三是多边人权事务,包括参与多边人权机构的事务,以及中国同很多国家的人权对话和人权磋商。四是跨区域的合作,比如说亚欧会议等跨区域机制的合作;五是面很宽的一块,联合国系统有十几个专门机构,国内都有相应的牵头参与部门,在外事上归口单位就是外交部国际司,负责专门统筹这些方面工作。应当说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全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的形势下,多边外交和中国外交全局一样,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的感觉是恰逢其时,大有可为。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为国家发展和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做贡献,这是中国外交也包括多边外交职责所在。
【光明网】陈司长谈了很多都是多边外交问题,多边外交到底都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如何参与多边外交的,目前取得哪些成绩?这是网友叫猫舞提出的问题:“国际司的主要业务是多边外交,能否请您简要介绍多边外交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如何参与多边外交的,有哪些成绩?”
【陈旭】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都生活在同一个好象一个地球村里面,因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同时也共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金融危机等等,靠一个国家难以单独应对,走多边合作道路是必由之路,必然的选择。多边外交我个人初步判断有几个特点,一是处理得问题带有普遍性,而且比较重要,二是参与主体比较多,比如说联合国会员国近两百个,亚欧会议51个,二十国集团20个。三是影响比较大,多边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对于世界上的事务施加重要的影响,安理会通过一个决议,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有义务来执行,四是为双边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以来,各个国家非常重视首脑外交,各国领导人参加重要的多边会议,除了在会议上阐述政策主张以外,往往都有安排很多双边会见,对促进各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直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我们领导人出席了一系列的多边会议,阐述我们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主张,向世界传递中国维护和平稳定、推动世界发展的积极信号,展现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全面参与了政治安全领域方面的活动,大家知道我们作为常任理事国,我们一直积极的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从苏丹维和到亚丁湾的护航都可以看到中国的身影。我们同很多国家开展人权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合作,一方面推进国际的合作,同时也要维护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所以,应当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继续高举多边合作的旗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多边外交所遵循的方针。
【光明网】网友毛毛皮提问:“在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联合国能真正发挥维持和平、促进发展的作用吗?”
【陈旭】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比较重要的问题,联合国成立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国际形势同1945年联合国诞生的时候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当时是联合国51个成员,现在193个,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国这个大家庭,家里的人多了,事就变多了,复杂的因素就多了。
与此同时,联合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最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作为当代国际法的基石,在国际关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战后的世界总体保持和平局面,同联合国努力推动国际和地区争端的解决时分不开的。
此外,联合国努力推动发展 合作。因为没有发展就没有和平,不光是中国的理念,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和平发展是密不可分的。2000年的时候,联合国确定了千年发展目标,包括在2015年消除贫困,普及初级教育,防 止艾滋病等等。联合国正着手研究2015年后发展议程问题,进一步勾画人类未来发展蓝图。联合国属于世界各国,要发挥更大作用,离不开成员国的支持。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光明网】花园没有了,北约还在,陈司长说的很好,联合国作用不可替代的,一个没有联合国的世界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对于普通网民来说,没有联合国了,恐怕就是一场灾难。
【陈旭】早些年的时候,联合国庆祝40年生日的时候,主打词是“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联合国目标同中国的理念一致,就是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
【光明网】当西方强国搞一些富人集团,想让这些富人集团取代联合国的时候,中国恐怕很不高兴。
【陈旭】我们是《联合国宪章》捍卫者,是多边主义的支持者。我们认为联合国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支持百花齐放。有些组织也是应运而生的,比如说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 大家如果劲往一处使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光明网】有关联合国的问题,网友漂流瓶的故事提问:“秘书长在国际事务中很活跃,他是联合国最大的官吗,他有哪些职责?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是否能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陈旭】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有人说,如果联合国是一个公司,秘书长相当于公司的CEO,或者是联合国这个“地球村”“村委会”的负责人。我觉得这个说法比较形象。根据《联合国宪章》,秘书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联合国秘书处事务,完成联合国各有关机构所交付的任务。秘书长地位独特,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尊敬。秘书长在促进国际合作、斡旋冲突、调停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旭】联合国秘书长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从历史和实践看,联合国秘书长均来自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外的国家。中国同联合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直积极支持秘书长工作。
【光明网】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射星多次通过决议或发表主席声明,韩国刚刚发射了火箭,印度等其他国家也发射火箭,为什么安理会偏偏跟朝鲜过不去?
【陈旭】对这个问题,要客观、全面地看,朝鲜是有和平利用外空的权利,同时安理会相关决议明确禁止朝鲜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而发射卫星的技术就是弹道导弹技术,这是国际社会对朝射星普遍表示关切的原因所在,也是安理会再度介入此问题的起因。
【陈旭】安理会决议中对朝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朝鲜开发核、导项目,朝鲜的发展、民生等领域不应受到影响。上个月通过的安理会第2087号决议还发出了希望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半岛问题、呼吁重启六方会谈等积极的信息,内容总体是平衡的。中国作为朝鲜半岛近邻,一直并将继续致力于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并就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光明网】朝鲜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开始讨论制裁朝鲜。中国是否同意安理会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朝鲜采取制裁措施?有外媒称美韩欲绕开中国制裁朝鲜,制裁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陈旭】朝鲜不顾包括中国在内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进行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就此进行了紧急磋商,并发表了主席新闻谈话。目前,有关各方正就安理会采取的进一步反应保持着密切沟通。我们反对朝核试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不再采取可能恶化局势的行动,同时呼吁各方冷静应对,以免局势轮番升级。我们认为,安理会的行动应有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有利于防止核扩散,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我们将秉持上述原则参与有关磋商,推动安理会妥善应对。朝鲜射星、核试再次表明了对半岛相关问题进行标本兼治的迫切性。制裁本身并不是目的,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可能会加剧彼此疑虑甚至对立。只有坚持协商、对话,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各方包括朝方合理安全关切。六方会谈仍是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的有效平台,希望有关各方能尽早重启六方会谈,找到平衡解决各方关切的出路,实现半岛的长治久安。
【光明网】根据最近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今后三年中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将大幅增长。中国GDP虽已第二,但仍有大量贫困人口,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量缴纳国际组织费用应该吗?
【陈旭】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一直按时、足额缴纳我们所分摊的联合国会费,这也是作为联合国会员国应尽的义务。联合国会费是根据支付能力原则制定的。去年底,联合国大会确定了2013-2015年三年的比额。我们是5.148%,已成为第六大会费分摊国。近年来,中国的会费比额持续上升,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较快的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的会费也在逐步上升。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仍排在世界90位之后。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人均收入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缴纳会费可享受一定减免,中国也不例外。5.148%即为减免后的数字。
【光明网】中国越来越深入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打击索马里海盗等军事行动,这是否符合中国一贯坚持的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向国外派遣军队的原则立场?为什么中国只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工程兵、运输和医疗分队等后勤保障人员,将来会派作战部队吗?
【陈旭】我国自1989年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多年来累计派遣了超过2万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六大出资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以来,我们又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远赴印度洋亚丁湾海域参与国际打击索马里海盗和护航任务,迄今已保证5000余艘次的船只安全通过,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索马里海域有关沿岸国的一致肯定和欢迎。我想说明的是,我们无论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还是参与国际反海盗合作,都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并得到当事国同意。这与我们一贯奉行的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没有矛盾,与所谓“向国外派遣军队”是两回事。
【陈旭】网友提到我国将来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作战部队的问题。实际上,联合国维和行动本身就不是“打仗”的部队,主要是去帮助有关国家和人民恢复和平与稳定,防止战争、监督停火,而不是参加战斗。
【陈旭】我国向维和行动派出的工程、运输和医疗分队,也属维和行动军事部队,是整个维和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也经常需要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作业。另外,我国还派出维和防暴警察。他们不是普通的“片儿警”,要荷枪实弹地执行任务,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工作的压力和危险程度非常大。值得骄傲的是,中国维和人员恪尽职守,作风过硬,因出色的工作多次受到联合国嘉奖和授勋,并得到各方赞扬。
【陈旭】我相信,随着中国继续深入、广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我们在联合国各个维和行动中会看到越来越多中国维和人员的身影。
【光明网】据报道,普拉希米联合特别代表的任期将延长至今年底。目前叙利亚危机仍未看到解决前景,有人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在安理会中否决有关叙利亚决议草案阻碍了问题解决的进程。请问陈司长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旭】我们在叙利亚问题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主张政治解决是化解叙利亚危机的唯一现实出路,叙利亚的前途命运应由叙人民自主决定。我们不袒护任何一方。任何解决方案,只要能为叙有关各方普遍接受,我们都会持积极和开放态度。针对不断恶化的叙利亚人道主义形势,中方已经并将继续向叙利亚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我们支持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但安理会采取行动应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利于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有利于维护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对有关决议草案的态度是负责任的,是上述立场的体现。我们注意到,现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近期叙利亚冲突各方在政治对话等问题上都有一些积极表态。我们希望国际社会抓住有利契机,平衡做叙政府和反对派工作,继续支持普拉希米联合特别代表开展公正斡旋,推动叙冲突各方切实停火止暴,就制定政治过渡路线图、组建过渡管理机构等问题尽快谈起来。我们将为此继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叙利亚问题的公正、和平、妥善解决。
【光明网】2012年年初以来,马里国内形势一直比较紧张。听说安理会正在讨论向马里派遣维和部队的事,中国会采取什么态度?
【陈旭】中国一直关注马里局势的发展,建设性地参与安理会的相关讨论。中方赞赏、支持非盟等有关地区组织和非洲国家加紧部署非洲领导的驻马里国际支持特派团的努力。我们认为联合国应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努力,国际社会应坚持推动马里北方的民族团结及对话和解进程,帮助改善当地的经济、民生,从源头上消除恐怖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在马里部署联合国维和行动首先要征得马里政府的同意,充分尊重马里的主权,同时广泛征求有关地区国家和非盟、西共体等区域组织等有关各方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支持安理会根据形势发展,采取必要和适当的行动。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促进马里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光明网】联合国进行过哪些改革?一些国家正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此怎么看?
【陈旭】自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改革就伴随着联合国发展的全过程。用一个我们常用的词儿来说,就是联合国一直在“与时俱进”。特别是近年来,联合国改革成果更为丰硕,包括成立建设和平委员会、人权理事会,启动建设和平基金和经社理事会改革。此外,秘书处管理改革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并设立了联合国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实体“联合国妇女署”。这些都是改革的具体成果。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安理会改革涉及诸多方面问题,各方在扩大类别、规模、否决权等问题上仍有严重分歧,协商进程仍在进行中。中国支持联合国包括安理会通过改革提高权威和效率,增强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责。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认为安理会改革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使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工作,在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中方注意到一些国家表达了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这个问题的决定权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手里,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国家决定的,应当由会员国经过民主、耐心协商,寻求最广泛一致的结果。中方愿继续积极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推动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光明网】不久前中俄印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举行了会议。中方如何定位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如何协调中俄印同金砖国家的关系?
【陈旭】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合作意愿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都是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三国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也有利于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同时,中俄印三方合作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不针对第三方的特征。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近几次中俄印外长会晤的成果文件,当中就三方如何开展务实合作、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倡议,这本身就说明了三方合作的特点和意义。中俄印三国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中俄印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都是为了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我们将与有关各方继续加强合作,推进有关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光明网】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吗?如何看待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陈旭】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不是成员国。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重要机制和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中国一贯支持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现在又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定位,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光明网】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西方国家批评、指责中国人权状况的报道却越来越多,我们对此感到不解。请问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人权状况?
【陈旭】我觉得看待和评价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能脱离该国的历史和国情。中国历史上曾长期遭受列强凌辱,那时中国人民哪有人权可言,也没有哪个西方国家关心中国的人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才有今天的富足和自由。我们比任何人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一些西方国家在看中国人权状况时往往以偏概全,视角集中在少数个体和一些消极面上,把少数几个人的不满无限放大,从而忽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享受的自由和权利越来越多的现实。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显然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还有一些西方国家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挑剔,甚至歪曲报道和评论,认为凡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都是不好的。如果能放弃意识形态偏见,相信他们会得到客观、全面、公正的结论。总而言之,中国人权状况处于历史上最好水平,人民总体是满意的。当然,人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倍加努力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光明网】在去年的“外交?大家谈”节目中,您向网友们介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举行人权对话的作用,如增进了解、推动人权合作等。在您看来,如何才能确保人权对话实现这些作用呢?
【陈旭】从我参加有关人权对话的体会来看,要实现人权对话的作用,起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平等和相互尊重不仅是人与人相处之道,也是国与国相处的基本原则。人权对话的基础,就是必须尊重彼此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第二,准确定位对话目标,正确看待对话成果。对话是一种交流,一种沟通,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说教或质询,甚至试图改变对方的价值观或基本制度。应客观看待对话成果,不能以是否满足对方要求为衡量对话成果的标准。
第三,以建设性方式处理人权分歧。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物之不齐,世之情也”。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人权等问题上难免有差异和分歧。应通过坦诚、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减少分歧、相互借鉴、促进人权事业共同发展。任何对抗性的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影响对话气氛,甚至堵塞对话渠道,得不偿失。
【光明网】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政府害怕谈人权问题,容不得批评和指责,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旭】人权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中国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虽然我们没有直接提出人权这一概念,但“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等人权思想早已融入中国的文化之中。如果中国政府害怕谈人权,就不会与那么多西方国家举行人权对话。中国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态度是认真、开放、务实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人权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我们也完全有信心和任何国家讨论人权问题。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道路上倡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我们不仅不害怕批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也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声音中推进的。但我们希望对中国人权的评论是善意的、建设性的,而不是恶意的指责甚至对中国制度的无端攻击。当然,即使是善意也不应强加于人,否则其动机和意图就会令人生疑,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而且也不可能真正体现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
【光明网】西方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常常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好像人权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对中国而言似乎是个软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旭】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以下三点:第一,人权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不回避”。中国政府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将促进和保障人权作为己任。同时我们认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没有统一模式。各国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各异,人权保障模式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认为西方模式是唯一正确选项。第二,人权不是中国的软肋,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不理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我们稳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这些成就是史无前例的。第三,人权事业没有止境,中国在人权保障上“不懈怠”。人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继续前进,并愿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做法,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享受各项人权的水平。
【光明网】请问陈司长,中国在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哪些贡献?
【陈旭】我想,任何一个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变化的人,都会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保障道路。尤其是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使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权、发展权有了最可靠的保证,这本身就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巨大贡献。多年来,我们一直本着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各项工作,深入参与各项议题的讨论,与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推动了多边人权机构的健康发展。我们已加入多项国际人权条约,并积极履行公约义务。我们同不少国家进行人权对话,以增进了解,共同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光明网】去年,曾有美国高官称中国人权朝着错误方向前进,请问陈司长,针对美国的这种偏见,中方持何种态度?
【陈旭】首先,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中国人权状况究竟如何,中国人权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不是其他国家说了算,更不能依据某个人在不了解中国国情或带有其它动机时所作的评价,而要看13亿中国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生活得更好。第二,应以建设性方式处理人权分歧。由于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在人权领域面临的挑战和优先任务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我们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将自身标准强加于人的作法。第三,中国政府始终根据人民的意愿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权保障事业。“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我想,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13亿中国人民的支持,我们的人权状况一定会更好,我对此充满信心。
【光明网】亚欧会议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有哪些与我们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务实合作?中国在亚欧会议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旭】亚欧会议始于1996年,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政府间跨区域对话论坛,旨在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建立亚欧新型全面伙伴关系。亚欧会议进程共有三大支柱。一是政治对话,各成员主要就有关地区和全球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共商对策。二是经贸合作,亚欧积极开展宏观经济和财政金融政策对话,共同致力于促进两地区经济和贸易稳定增长。三是社会文化领域,双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此外,亚欧各成员在科技、劳动、司法、环境和青年等领域也成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和合作活动。可以说亚欧会议不仅促进了两大洲的繁荣稳定,也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欧会议涉及的具体议题既有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的宏观政策协调,也有关乎子孙后代、国计民生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对话,既有前沿高端的通讯技术和互联互通的合作,也有各种“接地气”的文化交流,比如亚欧会议框架下的亚欧基金就开展了500余项学术、文化、民间交流活动,这都与我们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作为亚欧会议创始国之一,将继续坚持相互尊重、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推动亚欧会议开展各领域合作,并取得更多惠及两大洲人民福祉的务实成果。
【光明网】随着亚洲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传统意义上的“亚弱欧强”的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作为亚欧会议的创始国之一,中国的发展速度更令世界侧目,想请陈司长介绍以下,近年来我国和亚欧各国的交流中,在科技、贸易、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实质进展?
【陈旭】当前,国际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洲主要经济体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欧洲也在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作出努力。亚欧各国对加强亚欧合作的意愿进一步上升。近年来,中国通过亚欧会议及其框架下各领域合作,加强了亚欧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去年,中国提出了建立亚欧水资源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开展亚欧林业示范项目等倡议,得到了亚欧各方广泛欢迎和积极响应。2012年,中国先后参与了亚欧财长、环境部长会议、亚欧工商论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还在湖南长沙举办了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有关活动。这都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亚欧各国在上述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
【光明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社会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您如何看待社会发展问题?
【陈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发展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只有通过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社会发展领域的议题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普及初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妇幼健康、与疾病抗争等,这些都是关乎各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目前,各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还很不均衡,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落实情况不是很理想。我们愿与各国分享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为推动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网】网友无敌小菲仔提问:“今年中国多边外交的工作重点有哪些?您从事多边外交多年,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陈旭】今年多边外交的主要工作是:精心做好中国领导人出席多边峰会的筹备工作。继续积极稳妥地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为妥善解决、缓解地区冲突做出努力。深入参与国际机构的改革,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通过多边人权活动和双边人权对话增进理解,促进合作。积极参与多边社会领域的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光明网】网友漂流瓶的故事:现在国际多边机制很多,除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外,还有G20、APEC、东盟等等。想问陈司长,在这些多边机制中,我们该怎么协调、权衡?国际社会有没有整合的意愿?
【陈旭】当前世界上的多边机制是个大家庭,成员很多。主要包括三大类:在国际层面,有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地区层面,有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东盟等。在小多边层面,有中俄印、金砖国家等。这其中既有联合国等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组织,也有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新的机制。近年来,各种多边机制蓬勃发展,可谓应运而生。这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新形势下,各种多边机制应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威胁与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应该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光明网】好,感谢陈司长今天为我们的网友解答了这么多问题,相信网友们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国际司为我们中外交往做出的许多贡献。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陈司长的到来,同时也要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