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兴国县埠头乡西霞村农民易祖洋,高兴地来到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昌泰服饰有限公司上班。他说:“我是在‘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找到这份工作的,主要负责车间管理,月工资有5000元,还能照顾家里,不比在广州差。”
如今,像易祖洋这样从农村走进城镇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近年来,江西省加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企业上班、在城镇生活,享受城里人待遇。
省外务工有帮手,返乡就业是趋势
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2012年底,全省1900万农村劳动力中,农民工就有756.3万,其中70%在省外就业,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
“农民工流动性强,他们聚集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省人社厅厅长揭赣元介绍。早在2009年,省人社厅就在沪、粤、闽、苏、浙五地设立了劳务管理处,为赣籍农民工提供就业维权等服务。
2月4日,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青年赵占在省人社厅驻浙劳务管理处的帮助下,拿回了在杭州务工时被企业扣留的1.2万元业绩提成。3年来,省人社厅驻外机构共调解各类纠纷644次,协助追讨欠薪1382万元,妥善处理因工伤亡事故946起,协助完成案件赔偿标的1928万元。
省人社厅农民工服务指导处负责人说,随着江西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趋势明显,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不断完善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省100%的街道和乡镇、83.7%的社区、91.5%的村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或工作站;“一网五点”就业信息基础管理网络覆盖全省;农民工在省内工业园区就业可享受免费培训;建筑领域建立了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连续几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帮助农民工追缴工资和促进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春暖行动”已常态化……
“一条龙”式的培训、指导、扶持,让返乡农民工创业渐成气候。在贵溪市塘湾镇,全长200米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街,吸引了50名返乡农民工经商创业,并带动了周边1000余名农民就业。去年,全省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4万人次,发放贷款22.05亿元,同比增长68.84%。
进城务工有组织,城里生活更舒心
“到这里来,有活干、有水喝,有地方休息,还不要钱,比‘站街’强百倍。”2月28日,正在南昌市恒茂社区散工劳务超市休息的一名散工对记者说。
南昌市农民工较集中,成立散工劳务超市,是南昌市服务散工群体的新举措。目前,这里已登记散工451人,并为612个用工单位和个人派工6320人次。在城市的另一头——南昌大桥附近,一个功能更完善、服务更全面的南昌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今年4月全面投入使用后,它将成为专门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服务的管理机构。像这样的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全省已有23个。
进城务工只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第一步,他们还梦想着和城里人一样有社保、有房住、子女能入学,享受同等的待遇,而梦想的距离正在拉近。
现在,企业超龄未参保职工能补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进一步简化,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保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已分别达54.77万、35.66万和112万。
此外,进城农民工只要办理了居住证,就可在医疗、教育、计生等方面享受和城里人同样的待遇。江西省还将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要求公办中小学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就近入学,还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实施办法,并力争《江西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今年送省政府审核后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为江西省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保障。
记者手记:
城镇化的画卷迅速铺开,农民工成为城镇建设的主力军,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农民工融入城镇遇到一定的阻碍,影响了他们在城镇的生活质量。农民工能否融入城镇,关系到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政策壁垒,让进城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推动农民工融入城镇方面,再微小的制度进步,对农民工而言也是巨大的温暖。只有不断推动制度进步,才能让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