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群众有什么需要,就送去什么帮助。以“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为载体,青海省各地搭建起一座座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的示范村陆续建成。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干部晒黑了,村庄变美了;生产发展了,日子变好了。”
2012年,省委组织部开展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动员全省679家党政军企单位结对共建306个村,带动全社会投入资金44.87亿元,使7.23万户30.65万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各共建单位抽调得力干部吃住在村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今年,省委组织部又安排300个村开展共建活动。在此基础上,力争用七年左右时间,使全省所有的村都能通过共建活动实现大变样。
活动中,省委组织部细化分工,强化督查,以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的责任制为推力,形成干部不到基层不行、不联系群众不行的“倒逼机制”,各共建单位普遍建立“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使共建活动有专门力量抓,有专人负责落实项目资金。从改善农牧民群众最需要、受益最直接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解决农牧民群众祖祖辈辈渴望解决的“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难题。省委组织部牵头协调省农牧、住房城乡建设、民政、交通、扶贫等部门,把涉农项目和资金统筹打包、捆绑使用,集中投向示范村;省财政专项列支用于示范村建设;各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楼,同农牧民“零距离”接触、与农牧民“面对面”交流、为农牧民“实打实”服务,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参与共建的地区和单位把示范村建设作为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重要载体,选派熟悉基层工作的同志驻村蹲点,组织机关干部与共建村贫困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定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记者/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