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即便专业国土资源管理人员都会略显生疏,更不用说普通社会公众了。
然而,这一工程却受到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并于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入围国土资源部年度重点工作。
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而言,这一工程意义和效用何在?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
占领制高点:以试点工程为契机,把土地管理信息融入国家信息平台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深化发展,电子文件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承载形式,已成为我国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国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规范(2011~2015年)》等文件,强调要把电子文件管理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由于我国开展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规律认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为探索解决目前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12年1月18日,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开展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成立了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部长亲自挂帅,统筹部署推进。通过实施“数字国土”、“金土一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重大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四级网络体系,建立了基于二次调查成果数据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构建了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与综合办公平台,形成了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等。
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电子文件。在这些电子文件中,除公文类的通用电子文件外,其他的通用电子文件和专用电子文件管理,都缺乏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性标准和规范。
妥善解决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业务管理类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长期利用与永久保存等相关问题,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难点。
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的实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部党组高度重视,徐绍史部长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全国宗地代码工作,并明确提出要将全国宗地统一代码作为试点工程的主要内容,纳入信息化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积极推进。同时,部成立了以王世元副部长为负责人的试点工程领导小组,具体由办公厅、规划司、地籍司、信息中心和规划院等成员单位共同组织推进。2012年7月,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复了部试点工作建设方案。同年8月,在长春组织召开了“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项目启动会,研究部署试点工程建设。会议要求,以试点工程为契机,把土地管理信息融入国家信息平台。
试点工程的实施,被提到了占领信息化制高点的高度。
选好切入点:把宗地统一代码作为试点工程的核心内容和抓手
占领制高点,必须选好切入点。部党组经研究讨论后,决定将与社会管理和民生密切相关的宗地代码编制工作,作为电子文件管理试点的重点。
宗地统一代码是在地籍信息化、城乡地籍一体化及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宗地统一代码存在于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确权等地籍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地籍信息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宗地统一代码标识关联信息,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查询、共享和服务等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的宗地编码分别采用城乡两种不同编码方式,即农村采用“县级行政代码+乡镇+村+宗地号+宗地支号”的方式,城镇采用“县级行政代码+街道+街坊+宗地号+宗地支号”的方式。
城乡不同的编码方式,在构建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宗地编码出现重复或者空白。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难以做到宗地编号与实地的一一对应。各地在地籍数据库建设实践中,对编码规则的执行中也各不相同,导致目前各地的宗地编号形式多样,不尽统一,难以实现全国地籍城乡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地行政区划调整较大,尤其是乡镇一级调整变得频繁。以乡级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地籍号,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持稳定,进而影响到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利用。
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编码模式,无法体现宗地的权利归属和权利类型,无法发挥土地权属的核心优势,不利于维护土地产权人合法权益。
基于此,徐绍史部长多次指出,要加快开展全国统一的宗地编码实施工作,让全国每宗土地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实现全国宗地编码的标准化,满足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地籍司有关负责同志认为,推进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是以宗地统一代码为核心的土地管理信息融入国家信息平台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信息共享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当前,国土资源部在土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建立了“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初步实现了对全国每一块土地利用状况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宗地统一代码,对宗地的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进行一一对应和挂接,同时链接综合监管平台已集成应用的其他管理信息,可逐步实现宗地基本情况的动态更新、便捷查询和有效跟踪,实现多元化的电子文件管理社会服务。
同时,国土资源部正密切配合国家标准委开展《宗地统一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的报批工作。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宗地统一代码的应用范围,将从国土资源管理内部扩展至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使其他不动产登记得以在土地登记基础上实施和扩展,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坚实的依据。
找准着力点:将宗地代码与电子文件有机融合,为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搭建大平台
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作,是以宗地统一代码作为链接和抓手,实现地籍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等相关业务信息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部信息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顺利实现试点工程建设目标,试点采用了以下技术路线:制定与完善信息获取与实时更新制度,建立宗地信息获取与日常管理业务的关联,实现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数据的动态更新;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建立数据获取系统,实现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数据的实时在线获取;利用国土资源业务网,建立数据汇交系统,实现全国和省、市、县电子文件信息的联动传输,并保持数据的统一性,部、省、市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但同一数据项必出同源,上下统一;关联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形成各级数据体系,为监管和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近年来,通过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初步实现了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转变。全面实现“以图管地”,必须全面掌握土地“批、供、用、补、查”,以及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价监测等实时信息。
宗地统一代码代表着宗地,宗地作为独立的空间单元,除了自身具有的权属特征外,还具有资源、资产、资本特征,是土地管理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宗地统一代码与电子文件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搭建了大平台。
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以全国宗地统一代码为核心,可以将全国土地管理信息融入到国家信息化工作当中,既关联宗地的权属、空间等土地管理信息,又关联房屋、基础建设等经济社会信息,推动以全国宗地统一代码为核心的多领域信息快速集成,实现对电子文件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与便捷查询,全面掌握每宗土地的基本情况,有效跟踪每块宗地的动态变化,实时同步各类土地的用地性质、使用状况、权属关系、变动情况等信息,为实施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为人口普查、水利普查、城乡规划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快捷的权属登记和信息查询服务,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综合监管能力和信息社会化共享服务水平,搭建国土资源管理创新大平台。
据了解,试点工程启动以来,在国电联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已部署天津、成都、长春、南宁、徐州、嘉鱼作为地方试点城市;完成了试点工程招标;编制完成了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四级,横向覆盖土地管理全业务及相关业务的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指标体系;正在组织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总体来看,试点工程正在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有序推进。2012年12月4日,国电联办负责同志充分肯定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试点工程,工作力度大,进度较快。“相信在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部署下,试点工程一定能顺利完成,为部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