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六盘水市委办李伟驻村第一天,到达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已是中午,许多村民都在吃饭。李伟放下行李,便带着问题深入到农户家中,一边咨询一边将农户的所想所说记录下来。
“驻村工作不能像葫芦掉井里,看似下得深,实际还浮着。”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全面启动后,600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3万名驻村干部奔赴一个个村寨,走进一户户农民家。农村乡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驻村干部与群众同学习、同劳动的身影,处处涌动着驻村干部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暖流。目前,派驻6000个村的3万名驻村干部已全部到岗。
选优配强到位,促驻村干部“选得准”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贵州与全国的同步小康。”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孙永春说,派驻600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就是要集中省、市、县、乡各方面力量,帮助建成一批小康村,培育一批“小康书记”,加快推进同步小康建设步伐。
贵州省坚持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切实提高“帮县、联乡、驻村”工作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17000多个村中选择6000个作为重点帮扶村,60%的后进村帮助脱贫改貌,30%的中等村促进发展提高,10%的先进村扶持引领。
黔西南州组建370个“金州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按照“熟悉农村工作、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和领导发展能力强、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标准,明确370名驻村工作组组长,选好配优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
贵阳市在驻村点安排上,围绕有利于整合派出单位资源、有利于发挥干部特长、有利于解决村一级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驻村干部。重视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抽调120名80后年轻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
关岭自治县在驻村干部选派上注重老、中、青搭配,在安排干部驻村上注重发挥干部特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烟草部门干部调整到烤烟种植大村,将法院干部调整到治安乱村等,提高驻村工作针对性。
工作保障到位,让驻村干部“驻得下”
贵州省各级各单位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提供工作保障,当好本单位派出驻村干部的“娘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落实驻村干部生活、交通补助等,有效防止对派出干部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的现象发生。
六盘水市在省级层面为每个重点村配备2万元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3万元,使每个村帮扶资金达到5万元。该市还对非重点村派出驻村工作组,每个组按照5万元配备帮扶工作资金,做到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
省人社厅为本单位驻村干部安排驻村工作专用越野车1辆,出资1万元在关岭县板贵乡三家寨村租用民房约140平方米,切实为驻村干部生活、工作提供保障。
平塘县投入资金32万元,解决驻村干部办公和吃住等基本条件保障,做到干部人人有“同步小康·实践直通”工作包,群众人人有“同步小康·服务直通”联系卡,村村处处有“同步小康·民情直通”信箱,确保驻村工作落到实地。
据了解,全省派出的6000个驻村工作组,有55%的住村活动室,有24%的住乡镇住宿,其他的租住农户家或村校舍;有49%的工作组自行开伙,有29%的到村或乡镇食堂就餐,有22%的在农户家搭伙。
督促考核到位,使驻村干部“蹲得住”
“此次共督查198个村,1046名驻村干部均已全部到位,15名驻村干部有的婚假、有的参加培训……但全部都履行了请假手续,驻村干部在岗率达到98.7%。”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督查情况。
从3月3日至6日,省委作风建设办公室和省直四个工(党)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9个督导组奔赴各市(州),对20个县(市、区、特区)84个乡镇198个重点帮扶村进行督查,了解驻村干部到位情况及后勤保障情况。
贵州省出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半年一述职,一年一考核,干部参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工作满1年并且综合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并对评选为优秀驻村干部的优先提拔使用,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破格提拔使用。